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关于读书》(1)

(2019-06-13 08:49:25)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读书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关于读书

(1)

  

苗木的生长靠的是土壤、水分、阳光,以及氮、磷、钾等肥料的营养。缺少这些,就不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爱好文学写作的青年朋友,在自己摸门路、长本事的过程中,也需要各种营养,其中一项重要的营养便是文学。

一个写作者的文学营养,要从多方面去吸取。

可以从活生生的人与大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发生、发展的关系中吸取;

可以从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歌,各种口头文学中吸取;

可以从戏剧舞台上、电影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吸取;

可以从书本上吸取。

……

排成铅字、装订成册的书本(包括报纸和杂志),是文学青年们吸取文学营养的重要方面。但是,书本,只是文学营养的餐桌,而不是厨房,更不是生产千万种食物的肥沃土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警句!这是多么令人折服的名言。这诗句、名言,决非古人闭门杜撰的,而是经验之谈,字字都是心血的结晶。

然而,在接受和运用这个经验的时候,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读书破万卷”的“下笔”者,起码得有一定的社会和人生的实践经验;并把“读”跟自己的这种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如此,“神”,才有光临的可能。

如果耳不闻窗外之事,眼不观窗外之景,心不念窗外的人群与社会,即使读破了两万卷书,也决不会变成在艺术创作上有成就的作家和诗人,兴许只是个书呆子!

 

爱好文学写作的青年,大部分是身在工、农、兵、学、商的工作岗位上,即所谓“业余作者”。他们的时间不宽裕,需要科学地利用。那么,他们在汪洋大海般的书籍面前,读些什么,收获多而快呢?

 一、适当读些言之有物的文学理论书;

二、主要读文学作品,重点放在精美之作;

三、最好把文学理论书和文学作品搭配起来读,穿插在写作和生活的空隙间读;

四、随便地读点闲书和非文学性的书。

我在初学习作的时候,在这方面走过弯路。开始,单纯啃讲文学原理的厚本书,很费力;多数不懂,弄通一点,也是空的,变得眼高手低。继而,丢开理论书籍,光看文学作品,结果因缺乏分析鉴别能力,“胃弱”,吸收的东西很少。最后,让两者搭配起来进行:先读作品,自己先对读过的作品做番思考,把印象和感受整理一下;按照自己的所感所想,大胆地肯定和否定。接着再读评论者写的有关这个作品的评论,拿他们的看法跟自己的看法比较,肯定自己正确的观点,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点,补足自己的缺欠,提高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在评论文章中遇有知识性问题或专门术语,再翻阅文学原理之类的书。这样一来,使我渐渐地丰富了文学知识、加强了文学素养,也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学习写作的人读作品,得有自己的“门道”,不可跟一般读者等同起来,不可把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目的降到“追故事”、“看热闹”、“解闷儿”的低水平。

学习写作的人读作品,不能专为“摘录”精彩的字句,以装饰自己的作品,更不应该把它们作为“照猫画虎”的图样和模型。

学习写作的人读作品,要像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一部未见识过的新式机器那样,研究它的性能,分析它的构造,掌握它的原理,先把大件拆开来认识认识;再把小零件卸下来逐个琢磨;然后,再把它重新组合起来;从而了解这部新机器的全貌,摸到一些制造的规律性的方法和经验;最后运用到自己的生产和发明中去。

每个学写作的青年人,都应该找几个自己喜欢的作家,将其全部创作摸熟吃透;并把其中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反复琢磨,从中找到这些作家认识社会生活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线路,看看他到底有几套手法、几把家伙?哪种自己可学?哪把自己可以借来一用?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