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对自学的同志说点真情话》(1)

(2019-02-25 09:41:27)
标签:

浩然

创作

杂文

自学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对自学的同志说点真情话

1)

  

    去年玉兰花含苞欲放的时节,在南通市举行的“春江笔会”上,结识了上海的冯祖杰。他是个青年工人,自学写作,又自学外文,很有成绩。大概由于“同其志、合其道”的缘故吧,我对他这个靠“自学”而“挤”进文学门口的人颇有好感。分手后,常有信来,还一定约我给《中文自》杂志写篇文章。意诚切,令人感动。所以我立刻就答应写。除此,还有一层意思。当今社会上,把学历文凭看得就昔日对待一个人的出身是否“红五类”那等模样的时候,我对“自学”这个词儿和肯于“自学”而获得真正本领的人,特别地亲近和敬佩起来。所以,给《中文自修》杂志写篇谈谈自学体会的文章,自觉义不容辞,而且有些真情话想它的读者说道说道,也算是对广大自学朋友的回答吧。

       “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之际,我们的党和人民“痛定思痛”,打算刹住“极左”的车。但有些人,出于某种心愿,企图借用车轮的“惯性”,而把我推到车头前的铁轨上去。于是乎,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再次遇上一点完全可以避免的坎坷。……我得感谢党和人民,终于还是把“极左”的车戛然刹住,让我沾了光,使我的艺术生命活下来。……那时候,外国的学者、作家来北京访问,想见我又见不着的情况下,便进言:浩然犯了你们的什么错误,我们不清楚,但他是个人材,应该还让他写作。接待者答曰:浩然是个没上过几天学的农民,连字都不会写;他出版的作品,都是由他嘴说,由别人替他创作的。……这个新消息,首先在海外华侨中引起“哗然”,一家报纸在头版用红字标题报道:“一个谜揭开了,大陆中国的所谓的多产作家,原来连字都不会写!”

     这以后,有一次我被某单位拉去给业余作者们做创作经验报告。一位青年作者先是递条子让我回答:“你靠什么写了那么多书、出了名?是不是个天才?”报告会结束,他又拦在门口,当面发问:“我们这些人都是上过中学的。虽说那会儿的中学没怎么上课,可总比你强。你才只有三年半小学的文化,就成名家了,而我们……”陌生青年人的类似内容的来信,以后也时有收见。

    从这些仅仅属于一般的现象看来,由诽谤者制造的谎言和因不明真相发生的误会,就已经起到不良的影响作用了。我曾经为此苦笑和生气。当然,这种事情对个人来说,没有太大的损失,我还是我,我还致勃勃、信心十足地走我自己的路。令人不安的,是涉世不深的一些文学青年,由轻信产生误会,或许会耽误他们自己的大事。我得说点真情话,以便获得真正的了解。

     我出身在一个半是农民半是煤矿工人的家庭里。我不是睡在书房里长大,而是在住着各业穷人的大杂院里长大。我不是从背诵唐诗开始学说话,而是在耳朵听着各行各业的穷人相互诉说不幸、商讨生计、议论世事不平的过程中学会说话。母亲是给财主看坟人的女儿。她从一个有学问、害痨病的少东家那里了许多故事,又用她的聪明才智加以改编、发挥,尔后一一地讲述给我听。这是对我的“文学启蒙”。每天晚上,戏班子的孩子都带着我泡在戏园子里,一文钱不花就饱看一场又一场的评戏、驴皮影,以及河北梆子。这是对我的“艺术熏陶”。父母相继逝世,我在故乡农村一面耕种,一面到处找人借阅流行的唱本和古典小说。农闲的时候,我自己把纸打成袼褙,刻成“皮影人”,自己编排情节和唱词,给少年朋友们作演唱游戏。这是我对文学创作的“初步尝试”。十四岁,也就是我失学的三年左右,我参加了革命工作,先是儿童团长,后是治安员,同时掌管全村的粮秣帐目。我本来就渴望学文化,此时工作需要我学文化。于是我就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开始了文化自学。在公众场所,我给乡亲们念《冀东日报》上的文章。回到家,或在没有人的地方,我就默读

 《党员课本》。这样使自己既能懂些革命道理,又能不断增加认识的字和新词句。练字没有笔,一位临时住在农村里的部队参谋,把一枚使秃了的钢笔尖儿替换下扔掉。我便拣起那秃笔尖,(此处有敏感词)蘸着用染布的颜料面自配“墨水”写字。没有纸,就找来破旧的古书,拆开,翻过来,在没有字的那一面练写。一本《王云五小字典》和过往的战士、干部,都是我经常请教的老师。……这样学习的结果,不仅把“三年半”学校学来的文化巩固住了,又得到不小的提高。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