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答初学写小说的青年》(3)

(2018-11-28 09:00:30)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写小说

青年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答初学写小说的青年

3)

     :您在开始小说创作时,曾否得到过谁的指导?他是怎样指导的?您认为学习写小说一定要有老师吗?

    :我开始学习的路上,得到过一些前辈作家的鼓励,比如叶圣陶、巴人和萧也牧诸同志。他们看到我发表的作品,写信给我,或者找我谈谈意见,或者通过他们评文章帮助我提高认识,给我加油。例如叶圣陶同志建议我把写完的稿子让朋友给我念一遍听听,这样来挑剔毛病;如巴人同志警告我永远不要间断同生活的联系;如萧也牧同志劝我放下长篇小说的创作,先从短篇学习起步等等。都使我得到很大的教益。但我从来没有把不曾发表过的小说稿送给他们提意见,也不曾为解决创作疑难主动拜访求教。我知道他们有比我的习作更重要、更繁多的工作,不愿耽误他们的宝贵时间;他们惦记我、关心我,就已经是对我最有力、最可珍惜和值得满足的支持了。跟我不曾相识的作家之门,从来没有敲过。我是个农民出身的人,狭隘、自尊心强,怕人家对我这不速之客为难,尤其怕人家瞧不起而碰钉子。

    指导我写作的老师,主要是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我写的稿子寄给他们,学生交一份作业。及格的作业,他们就给发表,不及格的作业,就退还给我。他们处理的每一篇稿子,对我来说都等于上了一堂:发表了的,我拿铅字稿对原稿,看他们改动和润色的文字,从中得到启发;没发表的,我认真研究他们的批评意见或退稿信,从中吸取教训。我也得到现成的、铅印的退稿信,这种退稿方式的本身,就是批评,促使自己找自己的毛病;有时候这样自我反省到的毛病,心服,自觉性强,改起来反倒坚决和快速。有的编辑同志,对生活不一定比我熟悉,写作能力不一定比我高,但是他们工作在编辑部,接触的稿件多,接触的问题多,接触的有经验的作者多,见识广,起码对稿子比我看得客观,他们同样能给我帮助,我尊重他们并乐于接受他们的帮助。即使高明的编辑,对具体稿子所提的意见,并不见得都准确,或者即使准确,我也不一定能够立刻全部想通和接受。遇到这种情形,我就把他们的意见先记下来,分手后再冷静想想;想通了我就告诉他们想通了,想不通我就心平气和地说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编辑同志在帮助我的时候就不会有顾虑,就会推心置腹,畅所欲言。许多好的意见,好的设想,好的经验,就是在这种气氛下自然而然地倾吐出来,传授给我,使我受到教育。这样,我跟许多编辑关系密切而和谐,有的交往了几十年,有的只打一两回交道,有的只是书信上的交谈,从未见过面,但他们都是我文学入门的真正老师。

    除此之外,我以为写小说可以有老师,也可以没有老师。小说创作这门学问,跟有些其它科目的学问不一样,没有一套程式可以口头传授。在这门学问方面获得成功的窍门只有一个:实践,把生活、读书和练笔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本领。

    多写多读多生活;边写边读边生活;努力不懈加上必要的时间,就是成功。

    :请问写小说是从长篇还是从短篇开始好呢?您的创作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能强求一律。但是,不论写长篇还是短篇,都需要练好一定的基本功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这是无一例外的。我个人体会,写短篇最易于练基本功。

    有的作家,突然间以长篇巨著崛起于文坛,有的则是从短篇到中篇,逐步发展,而终于成为大家。据我所知,用长篇跟读者见面的作家,大多数都在这之前写了许多练笔性的短篇作品,有了基本功,尔后把长篇写成功的。凡是没有这样做的人,一开始就攻长篇,一般说来,成功者极少;如果成功了,也是他在写长篇的过程中反复修改,把应在以前花的功夫补上。也有个别现象:作者没在短篇上练过笔,基本功不扎实,写的长篇也顺利地出版了,甚至拥有一定的读者。这样“一挥而就”的长篇,往往从整体看也是成功的,如果把局部放大了细看,就会显露粗糙和断痕,经不住仔细观看和琢磨。基于这样的状况,我建议初学写作的同志从短篇练笔入手,这条路子比较顺。   

    初学写作的同志,大多数都在工作和生产之余来做这种事情。他们的时间很少很少,而担负的学习任务又很多:要丰富各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要进行艺术训练;要搜集和积累生活素材等。这期间写短篇,则能适应这样的业余时间,能较好地把几种必须做的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短篇短小精悍,容易拿起,容易放下整篇的情节甚至主要的细节,都可以装在脑子里,随时都可以思考一遍;写出来后修理起来也方便,抄写工作更不繁重。这都不要大块的、系统的时间就能,对“业余”不是很合适吗?一个一个短篇完成,或一个短篇每一遍稿的完成,间隙多,可以随时穿插别的事情做,如思考一些政治思想问题,研读一些文艺书籍,到生活中去观察采访等等。短篇的人物场面不庞杂,容易驾驭,可以写一人一事,也可以写一个生活横断面,或几个生活横断面。这样有利于习作者捕捉、描绘各种人物和事物的功力,这也是为以后创作长篇作品做艺术技巧方面的准备。我是当了八年村、区、县干部,当了八年基本上搞农村方面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又练习写了一百多个短篇和散文之后,才写出第一部长篇。刚学写作那会儿,对短篇看不上眼,觉得写成本大套的作品才过瘾,才有气魄,才能打响。当时萧也牧同志看到我的病根所在,就劝我放下长篇写短篇。我立刻把那个长篇包起来放在一边,集中精力写短篇;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就摸到一些门路,打开了局面,使我有个飞速的进步。六年后,我又一次动手写长篇。这时候,我的阅历比以前广了,生活积累比以前丰富了,写作的经验也比以前多了,所以写起来十分顺利,这个长篇成了我的重要作品之一。

 

                           19811125日于通州镇

发表于《绿野》1982年第1期。收入《答初学写小说的青年》。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0月《新时期作家谈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