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苍生》之
第十八段(2)
老二保根一拍大腿说:“哎,就是她!当时我没细问她是您的亲妹妹,还是您的表小姨子!她结婚了吧?”
壮年人只好顺口搭音地回答:“去年就办了喜事,今年抱了孩子。”
“好极啦。明儿个抓个空去看看老同学。”老二保根抓着竿儿往上爬,“好久不见,怪想念的呢!”
壮年人告诉他:“他们哥俩都出门了。”
“去干什么呢?”
“从北口外往这边捣动大牲口。”
“如今分了地,家家都得喂牲口。这倒是来钱的买卖。他们发财了吧?”
络腮胡壮年汉子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发财是发财,我总觉得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应该走的正路。当牲口贩子属于胆子大、碰大运气的事。他们既没有真本事,也不会什么技术,更没有给国家创造出什么来。实际上,要不使上点投机倒把的手段,不对卖主和买主两头欺骗,不靠行贿、偷税,挣不了大钱。这哪儿是正儿八经的事儿呢!”
“说得对,我赞成您的观点。”老二保根举着大拇指说,“凭您这高超的观点,肯定不会跟他们搭伙干那营生!”
“当然没有。我搞的是建筑行业,盖楼房。”
“您在北京工作?”
“在县城里。我们自己组合的建筑大队。”
“私人的?”
“属于我城关大队的一个集体劳动组织,我们单独核算,以工资代替分红。”
老二保根听到这些,很自然地联想起在“红旗大队”听到、看到的一些情景,就又问:“县里领导答应你们搞集体劳动组织吗?”
“不答应怎么办?一个农户能够独自搞个承担盖大楼工程的建筑队?”壮年人用十分得意的语气说,“我们承包的建筑,质量高、工期短,都抢着让我们干。县计委、建委都把我们纳入全县整个规划里;缺我们这支队伍,他们的建设计划就没有保证,就不能完成。你说这算领导答应不?”
老二保根被这句反问给问得“嘿嘿”地笑起来。不知为什么,他脑海里闪过他家正在建造的新房;千难万难,三天时间里已经立起来了吧?他对络腮胡的壮年人赞叹说:“大哥,如果不违犯上边什么条条的话,您这条路肯定是走对了。干您这行,的确是本事、是技术、是创造、是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大有益处的正儿八经的正路一条。您知道,如今到处盖房成风。有钱的人家讲究舒服,要盖房;没钱的,只要有男孩子的人家,被形势逼着也得拚命想办法盖房。将来必然得从盖老式小屋发展到盖新式高楼。来,来,您抽我这烟,别客气。您这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壮年人接过老二保根硬往手里塞的“友谊”香烟,点着抽了两口,告诉他:“我们那个建筑队招了一名技术员,本事很大,人品也满好,就是他爱人跟他两地分居,在青石沟当小学教员,闹得他不能安心。夫妻俩难见面,有个小孩子放在山里,吃住都有困难;留在县城,技术员连自己的生活都不会料理,哪会带孩子呀!……”
老二保根深表同情地插一句:“那就把女的调到城里去吧。”
壮年人感叹地说:“人物太小,没后台,不容易调动。我亲自往乡政府跑了三趟,那边都不答应放人。今儿个我又碰了钉子回来。”
“这好办。”老二保根大包大揽地说,“这事儿您交给我吧,我帮您把人调去。”
“你有后门儿?”壮年人不太相信地叮问,“你真能帮忙给办成?”
“巧极啦,我一个女同学的舅舅是公社书记,这会儿成了乡党委书记。他跟管文教的干部一下指示,他们敢不放人?”
壮年人又惊又喜,连说:“这事要是办成了,可就成全了我们建筑队。我们一定好好地酬谢酬谢您。快晌午了,咱们到那边饭馆吃点儿东西,我请客。”
老二保根毫不客气地随着人家站起身:“那就打扰您啦!”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