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答〈文学知识〉编辑部问》(4)

(2018-11-13 08:47:59)
标签:

浩然

创作

杂文

文学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文学知识编辑部问

4)

     四、你在开始从事创作时,是怎样学会掌握创作的基本技巧的?以后又是如何锻炼提高的?以你的经验来看,你认为技巧的提高与哪些方面有关,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技巧的掌握和提高,离不开实践。没有见过马的人,就是学了多少有关骑术的书籍,也不会成为骑士;不下水试一试,你再精通水性知识,也不可能成为游泳选手。搞写作也是如此。要多写,在不断地练笔中提高技巧,这是根本的方法。我自己一开始写作时,是先写小消息、小歌谣。它发表的园地是广播筒和黑板报。那时我在农村工作,每到一村,我先投入这两个阵地中,把党的政策和在党的政策贯彻下发生的新人新事,用最简便的形式写出来,最高要求是写的准确,农民能听懂看懂,能对工作起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开始写通讯和生活小故事。小故事增加了想象和虚构部分。这样写了一个阶段,我又开始写小说。写小说时,开始写情节简单、人物少一些的,渐渐再写情节比较复杂、人物也较多的。这样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对我来讲很合适。

    还有一个问题,对提高我们写作能力也很重要。那就是要有大胆的革新精神,不要一味走自己已经走熟的道路。每个人写了一些东西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取得一些经验,积累一些方法,也会对写那类题材熟悉起来。就如同在草滩上行走一样,走的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地就会踏出一条道路,越走越方便,阻力越小。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满足它,一味地沿着它走下去,你站的地平线就永远是那么一个高度,永远是原地踏步。我很长时间曾经满足于现状,后来才体会到它的危害性。用自己熟悉的一套方法和规律,完成一个自己又熟悉的题材,确实省力的多;如果用生疏的方法去碰生疏的东西,费力加倍,效果不明显,还常常会一再失败。殊不知,只有当你决心闯过难关,才能“更上一层楼”。所以说,提高的过程就是攀登新的高峰的过程,要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大胆地多方面地进行探索。

    初学写作者,在形式上也应当作多方面的尝试,不可过早地固定在一种文学形式上,这无疑是对的。但是我以为也不能过久地停留在“样样通,样样松”的阶段。当你刚刚拿起笔来,对一切都还“外行”,你确实还不能知道,你自己哪方面更长,哪一种文学形式最适合发挥你的力量,各种式样都摸一摸,以便将来恰当地选择,这是必要的。再说,不论哪一种式样,都是属于文学范畴的,它们不相同,又互相联系,有着共同的东西。对各种式样了解后,也能帮助你对一种式样更好地掌握。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种形式都能做到很精通,所以适当地侧重于把一种写作形式更熟练地掌握起来,也是必要的。

    熟能生巧。提高技巧,主要是靠实践,靠锻炼。但也离不开向别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别人经验的重要方式是读书,读古典作家的作品,读外国作家的作品,更要读当代作家的作品。读书时,要活读,要消化。学习人家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技巧,而不是摘文句硬塞进自己作品里去,你“塞”得再巧妙,这不是属于你的,离开拐棍又会瘸。除读书之外,更要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语言,也学习他们表达事物的艺术技巧(他们在口头上,几句话就表达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我们祖国许多不朽之作,都是在群众口头相传多少年代尔后形成的;这些优秀作家,也是向群众学习的模范。如今,群众的语言更丰富、更多彩,更是我们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最后,我想再重复一句,对一个作家来讲,不断地提高艺术技巧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我们决不能为技巧而技巧,这样是危险的。有的同志很强调树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我看,所谓“风格”,即是独创,独创是离不开作家的思想、生活和艺术实践的。

 

    五、你从事创作以来,是否读过一些谈创作经验的文章?对你有无作用?哪些经验对你是重要的?你又如何在创作中加以运用?

 

    我读过这类的文章,对我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我尤其喜欢读那些不是抽象地谈文学理论,而是结合作家自己切身经历的,有理论、有认识,又有实际经验的文章。我一面读,一面对照自己,一面就吸收。我还喜欢读评论具体作品的文章,特别是评论在认识上有争论的作品的文章。有时我还没读过作品,一见评论文章的标题,就先把作品拿来读,读完了暂且不看评论,先分析一下,自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许对,也许不对),再来读评论,用人家的论点对照自己的认识,这样做的结果,总会使我得到启发和提高。

 

                                    195911月于北京

本文完

发表于《文学知识》1959年第12期。收入《答初学写小说的青年》。编入辽宁省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学习资料》(一)、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1974年4月《浩然作品研究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生活与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