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中国刑警大扫黑〉序》(2)

(2018-07-28 13:01:44)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杨远新

刑警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中国刑警大扫黑

2)

 

正因为如此,当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九九七年朝我们阔步走来之际,他又向祖国和人民奉献出了他的纪实文学《中国刑警丛书》,全方位,大视野,高起点,深力度地反映中国刑警艰难、曲折、惊险、神奇的生活,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奋战在刑侦一线的侦察员、指挥员树碑立传。这是一项浩瀚的工程,没有志气,没有勇气,没有才气,是无法完成的。这些年,他利用出差、办案的一切机会,进行艰苦细致的采访,同时,也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广泛扎实地收集资料,然后,他又利用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笔耕不息,创作不止,加之江苏人民出版社对他的扶植,他终于如愿以偿。如今,近四十万字的第一卷本《中国刑警大扫黑》的校样已摆在我的案头,是那样的沉甸,是那样的厚重。打开阅读,那鲜明的公安特色,强烈的时代气息,浓郁的文学氛围,立即迎面扑来。神不由己地紧随那栩栩如生的人物,起伏跌宕的情节,进入一个新鲜新奇而又充满刀光剑影、烽火硝烟的世界。

纵览全卷,我感到远新的公安文学作品有三个成功之处。一是很好地继承了“文学是人学”的无产阶级文学传统,始终注重表现公安民警高尚的精神世界,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文学是精神的火炬。文学是情感的结晶。文学是气势的凝聚。在表现人物做什么时,作品着重表现出了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同样是勘察现场,同样是追捕逃犯,同样是与持刀持枪的犯罪分子作殊死的较量,由于目的不同,情感不同,精神不同,每个人物便有了鲜活的特征,鲜明的形象,因而给丰富多彩的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个似林冲、似关羽一样的性格鲜明、情感丰富、精神高尚的艺术形象。二是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总是时刻在搏杀,时刻在较量,公安民警,是真的使者,是善的护者,是美的卫者。公安民警处处面对的是丑恶、黑暗、凶杀。远新在表现这种生活时,不是直观的展示,更不是血淋淋的渲染,以撩拨、满足人的感官刺激,以迎合庸俗者的口味,而是透过惊险的场景,残酷的搏杀,无情的流血,鞭挞假丑恶,呼唤真善美。说人民大众要说、想说,还没有来得及说出的心里话,因而成为人民忠实的代言人。三是表现出了相当熟巧的艺术概括力。除了语言优美,除了布局谋篇的独运匠心之外,重要的是在他笔下,无论大小题材,无论大小人物,无论情节简单复杂,经他艺术加工,都让人感到气度恢宏,气势磅礴,字里行间,有一股大气在涌动,在奔腾,读起来如在泰山攀登,如在长江航行。不知千千万万的读者朋友,会不会与我有同样的感觉?也许我喜欢远新这个人,因而对他的作品也产生了偏爱。

我在浏览这部作品时,除了理解这其中的辛酸苦辣之外,更多的是高兴,是喜悦,是欣慰。当初我没有把他看错,这棵从农家小院里成长起来的文学苗子,已然长高了,长大了。风没有把他吹歪,虫未能将其蛀坏,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他用他的行动,实践了十二年前我抄录给他的、作为我俩共同勉励的座右铭。进入九十年代,我病魔缠身,尽管坚持扎根农村,尽管坚持笔耕不辍,但与五六十年代的我比较,创作产量与作品质量毕竟是赶不上了。这是人生发展的规律,不足为奇,不足惊慌。看到像远新这样的青年作家在社会主义文学创作道路上健康成长,佳作迭出,我为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远新来信说,他并不算成功。因为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为他刚过不惑之年,人生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只知走过的路,不知未走的路,前面是鸟语花香,月明风清,是阴云黑风,峡谷深渊,均说不清,道不明,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一程一程地闯。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神仙皇帝。继续甘于寂寞,安于贫困,继续深入实际,埋头苦写。不论阴晴雨雪,岂管风云变幻,走自己认准的路,不偏不斜,不骄不怠,跨入理想的明天。远新还认为:世间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一切都将过去,唯有真情和斗志,永驻蓝天碧水间。我认为,他有这样的认识和想法,预示着他今后的成功。

十二年前的春天,我与远新在江苏省南通市相识,此后看着他一步一步地成长。十二年后的春天,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远新的《中国刑警丛书》,请我为其作序。我似乎觉得与远新、与江苏,有着天然的缘份。所以,我作此序,一直是怀着一种十分愉悦的心情。信手写来,拉杂了这么多,该打住了。文章结尾处,我仍像十二年前那样,将我最新的座右铭抄录给远新:“作家靠作品立身于社会,终身为之求索的目标只有一个——写出最受人民大众所喜爱的好作品。在这条苦苦追赶的路上,有人可能成功,有人可能失败,但要立志做到:不能当‘大作家’的话,一定要当个‘大写的人’!”以此共勉。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五日泥土巢

 

发表于中国刑警大扫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苍生文学》1999年第2期。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