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朝霞红似火》
(2)
二
这天过午,丁大川骑车子来到红枣村,接待他的是公社副主任老宋。
老宋这个人四十岁开外,个子很矮,说话办事透着精明能干。他听了丁大川说明来意,就说:“我们刚刚搞试验,办法不多。反正我们知道多少就一定教给你多少。”接着,他问起桥头庄的生产情况,高兴地说:“别看我年纪老了,就喜欢跟你们年轻人打交道。我们社里好多年轻人,像金华珍这个姑娘,真是我的两个膀子呀!”他说着,就张罗着带丁大川到工地去。
炼铁工地在北山根,老远就看见那小果累累的柿林上面,飘着白云一样的烟雾,树木空隙间,火光闪闪。走近了,就见到一块平地上密布着炼铁炉,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在那儿忙碌着:运料的、砸矿石的、登着跳板往炉子上加料的……这个火热的战斗场面,一下子把丁大川吸引住了,他真想立刻就插到人群里干起来。
老宋把他领到妇女先锋炉旁边,这儿都全是年轻的妇女,一个个都像黑脸包公。老宋给他一一作了介绍,然后说:“我们这儿炼铁就是先由她们这个组搞成功的。你就在这儿参观一下,完事再座谈,有什么困难就找我。”
丁大川点头答应,在人群里看过来看过去,唯独不见金华珍。他思谋着:金华珍可能不在这个炉上,眼下学炼铁要紧,反正要住几天,还愁找不到她吗?
第一天参观,第二天座谈,丁大川把一个小本子都记满了,他很快就摸到了炼铁的门路。第三天早起,他又来到工地上,对妇女们说:“我光学好多办法,怕回去不会用,让我亲手试一试,你们在一旁看着做得对不对?”他说着,就从一个妇女手里接过一筐料,顺势扛在肩上,蹬蹬地走上跳板。这筐料特别重,足有七十多斤,在平地就够一个有力气的人搬了,眼下又走上一条悬空的板子上,真是艰难!他小心地走到炉顶,刚想从肩上取下筐子,脚没站稳,身子一斜,哗啦一声,连人带筐一块儿跌下来了。满地的石头子,像刀刃一样快,把他的两个膝盖和两只手掌都给划破了。
妇女们一见客人受了伤,很惊慌,立刻跑过来,抢着扶他,要领他到医疗站去包扎。
丁大川从地上嗖地立起来,把撕破的裤脚一挽,顺手把流出的血一抹,急忙收起原料,端起来,蹬蹬蹬地又爬上去了……
这天傍收工的时候,丁大川心里打主意:本子上有了经验,亲手跟着炼了两炉铁,也有了实践,明天起早赶回去,到家就修炉,像红枣村一样大搞起来,桥头庄也要一片炉火冲天。这三天里边,他一直没有见着金华珍,心里仿佛缺少了点什么。他本来想跟妇女们打听一下,又有点不好意思。明天就走了,到家就得忙起来,哪有闲工夫再来串门?他无论如何也等不住了,趁别人都收拾东西准备下工,就急忙从工地回到红枣村。
他进了街,跟一个小孩子打听一声,就一直朝东走;该到村头了,见一个老大娘正在井沿上摇辘轳打水,奔到跟前问道:“老大娘,金华珍在哪个门里住哇?”
摇辘轳的老大娘有五十岁的样儿,满头灰白的头发,一张慈祥的面孔,浑身干净利索。她停住手,从上到下地把丁大川打量一遍,笑眯眯地回答说:“我就是她妈,你找她有什么事情呀?”
丁大川闹个大红脸,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却弯腰拾起地下的扁担:“大娘,您把水桶给我,我替您挑家去。”他说罢,勾上两只水桶梁,挑起来就走。
老大娘赶紧说声“谢谢”,就把丁大川引到家。
丁大川把水倒在缸里,两桶水刚刚盖住缸底,就说:“我顺便给您挑满吧。”
挑到第三趟,大娘抓住扁担,不肯让丁大川再挑了。就这么一会儿,老人觉得这个年轻人很讨人喜欢。
“华珍这个丫头,一天到晚在外边忙,水缸干了底,她也不回来挑一担。不是我老婆子给她把饭做熟了,她就得饿着肚子搞工作。”大娘这样半表白半责备地说着,一面仔细地打量丁大川,笑嘻嘻地问:“您同志是哪儿的?没见过呀!”
丁大川正留神观察这所小院子。三间北房,安着明亮的大玻璃窗子,窗前边种着豆角、黄瓜和花草,石榴树上,缀着火一样的红花。他这么看着,心里怪纳闷儿:怎么不见金华珍出屋来?莫非说她是有意躲避自己么?听大娘问话,他忙回答说:“我是桥头庄的,叫丁大川……”
“噢,知道啦!那天在县里开会,是你把华珍送回来的,对吧?”大娘越发欢喜了,“她回来跟我提过你好几次,还说要写信谢你,就是忙的没有工夫。”
跟娘提过丁大川几次,而且还要写信给他,这两句话,像蜜水一样流进丁大川的心里,对姑娘所有的猜疑和顾虑都一扫而光。在他看来,一个人只要一心一意忙工作,把别的什么事情疏忽了,都应当原谅。
大娘又说:“前几天华珍到盘山矿石场学爆破去了。你住下等着吧,明天中午一准回来。”
当时,丁大川心里盘算着多住一天,跟金华珍见一面再走;出发前社主任亲自讲过,要他一个星期回去,后天走,还只是来四天,这是不算迟的。到了住处,他翻开自己的记录本,琢磨着回去怎么样下手搞炉子,心里又沸腾起来……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