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忆往情缘〉序二》
(2018-05-18 09:31:39)
标签:
浩然创作杂文忆往情缘通州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忆往情缘〉序二》
我原籍宝坻县,在蓟县长大。五十年代,曾任《河北日报》驻通县专区记者站记者。当了专业作家以后,又长年在通县、顺义、三河深入生活。通县是我的第二故乡,原通县专区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作者中的许多人都认识我,有的是我的同乡、同学,有的从银行调到地委、《前进报》,则是我的同事,有的后来成了我的文学事业的支持者、好朋友。他们推举我当本书编委会名誉主任,是对我的信任与厚爱,是我的荣幸。我欣然受任,也是出自乡情、友情、同志情,出自忆往情缘,理应“当仁不让”。
通县专区是京畿重地,它与首都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一九五八年,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动,通县专区撤销了。通县专区的往事值得怀念,值得追思,这段历史应该浓墨重笔地写写,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通县专区的回忆录。而通专银行的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正在填补着这项空白,是一件大好事。
书中所写的,已经不囿于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方位,大视野,写出时代变迁,政治风云,经济生活,人际关系,道德观念,人物成长,等等。
单就人物成长而言,储蓄员当了保定市常务副市长,人事干部当了廊坊市政协副主席,信贷员当了北京市农业银行副行长,计划员当了北京市乡镇企业局常务副局长,会计员当了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部主任,就可以专题写写他们的苦斗精神和成长道路。我可不是“官本位”论者,也不是以成败论英雄。我是说,凡是从普通一兵,能够脱颖而出,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负一定的责任,总有他们成长的土壤和辛勤的劳动。当然,辩证法也承认机遇,但在机遇到来之前,需要的是勤奋、刻苦,需要的是才干,这是毫无疑义的。
我老了,身体又不大好,力不从心了。但愿后人能写写人才成长之路,以启迪和惠及子孙。
发表于《忆往情缘》北京文津出版社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