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写作知识丛书〉序》

(2017-12-23 10:25:45)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金振东

写作知识丛书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写作知识丛书

  

我主张每一位公民都学一点作文知识。对于有志于搞文学创作的青少年来说,作文当是必修课程;如若长大成人以后要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也不能不懂一点和会用一点作文知识,因为作文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实实的必不可少。

中国人必须会说中国话。中国人必须会使用中国文字。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钻研一辈子也未必能够学好学透学到家。

我本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做起“作家梦”的。梦而非梦,一开始用笔就感到力难从心,就意识到光靠原有的小学正式教育是当不成作家的。必须从零起步,也就是要先从学习“认”字、“知”字、“用”字开始,然后一点一滴地把学问积累和增高。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把认、知、用三者结合起来,多写多练,即学习作文知识,应用作文知识,勤奋于作文锻炼。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是基础,地基打得不牢固,楼就不能盖得高。硬着头皮往高盖,一定会坍塌趴架,魂惊梦醒。

那时候我上的是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第一单元课程就是“怎样使用标点符号”。由此起步,我坚持了八年。由于学习用功努力,十八岁,即一九五○年开始经常在全省和全国的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和通讯报道。二十二岁“一跃龙门”,被破格选调到省报当新闻记者。当了记者,而且逐渐小有名气,河北、上海出版社编选出版范文的时候,都常收入我的文章。即使到了如此地步,我仍然继续坚持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语言学家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老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跟着我从万里长城到渤海湾,从燕山脚下到冀中大平原,到哪儿采访就抽空隙学一段。之所以如此,是我自知运用语言文字知识的功力还不够深,基础还打得不牢,距离达到奋斗目标还差得很远。现在回顾,如果没有那八年认真刻苦的打基础工程,我那“文学入门”的学习任务就不可能在那段时间里完成。正在长身体长才干的黄金季节,如果文化基础不打牢固,以后朝着艺术高山进发拼搏,肯定没有够用的力气,说不定会在哪一阶段可悲地停步掉队,美梦破碎,留下终生的遗憾。

我永远记着蓟县独乐寺后边那个破旧的教室,记着那位姓刘的老师给我讲的作文第一课。从五十年代的《喜鹊登枝》到六十年代的《艳阳天》,再到七十年代的《金光大道》,继而到八十年代的《苍生》,一直到九十年代的自传体长篇《乐土》、《活泉》和《圆梦》,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我写了将近一千万字的作品,都是以那个破旧教室、那堂作文基本知识课为起点,一砖一瓦建筑起来的明亮结实不怕风吹雨打的大房子!

进入九十年代,深感农村需要文学,农民需要作家,我把创作改为业余,开始在冀东这块生身养命、对我有恩的大地实施“文艺绿化”工程,想通过普及文艺、扶植文学苗子的活动,对乡亲父老尽一点回报之情。

在实践中,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到普及文学艺术,必须使文学爱好者们首先掌握写作知识。学好写作知识,提高艺术素质,练出一定对生活素材认识和表现的真功夫,才能创作出有思想和艺术质量的高品位作品,否则将会变成平庸之材和废品,将属于在河滩上盖高楼,空费精力和时间,延误了他们的青春年华。

我主办一个宗旨是“让苍生写,给苍生看,抒苍生情,立苍生传”的文学季刊。围绕在刊物周围的文学爱好者,在五六年间逐步发展到一百六十余人。众人的写作热情很高,发表作品的欲望很强,不少人也有相当的生活悟性和艺术感觉,他们具备走向成功、进入文学殿堂的条件。但令人着急和惋惜的是他们普遍存在着写作知识和基本功力缺乏问题,又没有弥补不足的自觉意识和有效方法,很令人担心。他们中间有五六十岁的老者。这些人在他们开发智力、增长知识的年龄段,正值兵荒马乱、灾荒不断的岁月,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化和写作基本知识的训育。作者中间也有不少三四十岁的壮年男女,无奈地赶上了我们共和国连绵的政治运动,自然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和写作知识的学习和修养。作者中间还有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青年同志,他们远离了动乱,本可以安心努力把语文和写作知识的基础打坚实,然而上学读书之时,却又始料不及地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的风气使他们难免迷乱心绪,蹉跎岁月,致使所谓的中学毕业生,甚至持大专毕业的本子者,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得准确规范,大笔一挥,宛如蜘蛛爬过的足迹;尤其文理不通,语病连篇,洋词和外国式的杜撰句子,自鸣得意地掺杂其间。读审和修改这样的文稿实实让人为之忧虑:生长在这样语言文字基础上的文学苗子,如何能长成参天大树、结出艺术硕果呢?

就在我为此困惑不安之时,“生长地”蓟县的老乡亲金振东同志不期而至泥土巢,给我们的文学爱好者们送来雨露精肥——他主撰的一套“写作知识丛书”。

金振东同志生在古老的蓟县文化发达、出过名人的三岔口村,是五十年代共和国昌盛时期师范专科毕业生,有较为深厚渊博的学识。他执教多年,了解青年的知识所需,积有丰富的传授经验;教务之余倾心文学创作,勤奋而严谨。有这样功底,热心地编撰普及基本写作知识的读物,我们首先向他表示感谢和信任,同时很高兴地给我周围的文学爱好者们推荐,借此及时喜雨,让渴求者们补补所缺之课。相信这套“体例完整,论述系统,资料丰富,密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的写作丛书,定会受到社会青年和中小学生的喜欢。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五日匆匆草于泥土巢

 

收入《泥土巢写作散论》。《运河》1998年第1期转载。编入开明出版社2001年6月《中学生作文1000个怎么办·作文方法卷》、团结出版社2014年12月《金振东纪念文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