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数不尽的风流〉序》
(2017-10-17 08:52:23)
标签:
浩然创作杂文阵容建材报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数不尽的风流〉序》
《中国建材报》创办不久,在那里主编副刊的诗人阵容同志,就利用他在北京地熟人熟的优势,约请了一些作家到冀东的某些建材基地参观访问,借以扩大建材业的社会影响。热心的他,也要拉上我跟大家一起走走看看。当时我答应了,待到出发的时候,却没有随行,没去的理由是有的。到底是什么?因病?因事?如今已然淡忘。但“不热心”,料定是个主要原因。冀东是我的故乡,几乎熟得不能再熟悉了,还有什么想开开眼的东西呢?至于建材行业,无非是砖、瓦、灰、沙、石,对我同样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有点小病、小事,也就把那一次的旅行之约顺坡往下溜地推辞了。以后,几位参加访问的同志归来,都对我说,他们此行的收获甚丰;还说,每到一处都有人打听我的情况。有一次,在一个艺术界集会的场所遇到阵容,他也说:“你要去参观的事,事先我通知人家了,见你没去都有些扫兴。我们搞建材的职工里边,有不少是你的读者,很关心你……”当时,他说这番话的语调和表情,对我印象颇为深刻,至今还留在脑海,以至于形成一种很有些分量的内疚:我以自己的“不热心”对待了阵容和那些工作在建材行业的读者的热心,实在不应该!
今年五月,我从乡间回北京参加亚运村的绿化劳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八周年的座谈会,接着又是中国大众文学奖的颁奖仪式;返还乡间,加夜班赶写一篇文章,于是累上加累,病倒在床。就在这个时候,阵容同志风尘仆仆地跟踪追来。他抱着一大摞稿子,说:“我编了一本报告文学集,都是反映建材行业先进人物的,大多数作者也都是建材业的职工。希望你给看看,说几句话。”
这又是一次热心的邀请,要我这个几十年一贯制写农村写农民的专业文学工作者,关心一下建材业的生活情景,关心一下他们的业余创作。尽管这一回我果真在病着,且有不少事情堆积着要办,但是实在没有勇气吐出推辞的语话来。我欠着人家的情呀!以心换心,我必须热心地完成阵容交给的这个差事。
送走了阵容,我便躺在床上阅读他带来的稿件;读累了,歇歇再读,一直读到深夜;第二天再接着读。一篇篇描述建材业新生活的报告文学,好似一个个热心的导游者,把我从广东带到宁夏,从东北带到中原,从首都带到边远的深山峡谷。一座座工厂矿山的艰辛创业的画面,生动地展开,那是中华民族的巨人,留在地球上的新足迹。阵容曾对我介绍说:在我国,建材工业是独立于建筑业之外的一个产业部门,它包括建筑材料工业、非金属矿工业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工业三大部分,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原材料工业部门。读了这些文章,眼前的天地豁然开阔,原来“建材”这个行业,远非“砖瓦灰沙石”所能囊括的。它的存在与发展,跟我们国家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存在与发展密不可分。比如导弹的外壳、飞机的玻璃窗、战地上潜望镜的镜片、光导纤维等等,都是建材产品。这些对我们这样的外行人来说,也许很不熟悉,而城市建设的辉煌成果,却是人们亲自目睹、很有体会和感慨的。那一幢幢高楼大厦平地崛起,这除了展现着建筑师、建筑工人奉献的智慧和汗水之外,实际上不也是为建材行业的广大职工树起的一座座丰碑吗?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大部分都出自建材行业业余作者的手笔,有的作者第一次尝试用报告文学形式写作。由于他们所描述的是他们参加过的生活斗争和他们身边熟悉的人物,又有饱满的创作热情和严肃的创作态度,因此,把建材业改革以来所走过的艰难开拓的历程,特别是企业家和工人们的理想追求,拼搏精神,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都写得真真切切,生动感人。尽管有些作品还嫌粗糙,艺术水平不是那么高,但是,总的看,反映了建材行业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情景,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的新人物。何况,这是一本专写建材行业题材的报告文学集,它的意义比文字所表现出来的要大得多。
读罢这些文章,我才恍然大悟:阵容费心拔力地组织编选这本报告文学集,不辞辛苦地送来让我先读一遍,其用意跟他几年前亲自带领北京一些作家到建材基地参观访问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扩大建材业的社会影响。
可以预测,他的目的肯定能够达到。因为劳动在建材业的一千四百万职工,读读这本报告文学集,看看描绘自己有亲身体验的生活情景和歌颂自己相识的先进人物的文章,定会增加对事业的信心与豪情。对建材业有直接关系、没直接关系的外行人,读读这本报告文学集,对于文章里所反映的虽然陌生,却是应该了解的人与事,也会产生兴趣,起码会从这本书里弄明白搞建材业为什么重要,为什么不容易,又为什么能够在十年改革中得到飞速的发展、惊人的成绩,从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受到某些启迪和感召。
我读罢这些文章,着实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平添了对建材业那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着创造性劳动,而又默默无闻的英雄们的敬仰之情,呼唤起我对建材业进一步了解的热心。
这本《数不尽的风流》的出版,既表现了我国建材业改革奋进的奉献,也显示了这个行业的业余作者们的奉献,同样是组织、编选这些稿件的诗人阵容的奉献。希望这是更热闹的大戏前的一阵开场锣鼓,从此有更多的建材业以内和以外的写家们拿起笔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有关建材业的文学作品,以便让建材业的职工更了解自己,让其他行业的人多了解建材业——这样,我们整个的“四化”大业一定能搞得更红火。
发表于《数不尽的风流》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1月。收入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泥土巢写作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