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半路夫妻》
十二(1)
红色的公共汽车,罩着一层尘土,在石子路上跑了一个小时,停过十二个村野小站后,在公社所在地前疃的街口再一次停住。
这儿原本是一个中等村庄。近二十年里边,这儿逐渐地扩展,设立了卫生院、邮电所、储蓄所、中学校,以及供销社的百货门市部和生产资料门市部,外带两家供应过路人打尖的小饭铺。于是,这儿形成了附近一片山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把两条老街和汽车站附近的路边划成自由贸易市场,这地方就变为一个土特产物资的集散地,显得非常的红火热闹。
木匠范志良背着大小锯子,提着家伙斗子,最后一个从汽车上跳下来。等到下车的人们都四散走净,他照旧用摘下来的锛子木柄,挑起大小锯子和家伙斗子,情绪振奋地举步往街里走。
他看到自己熟悉的街头、房屋。他看到自己熟悉的四通八达的小路。他看到自己熟悉的近山、远山,以及影影绰绰的万里长城和高峰峻岭。山前的一片流着清水、遮着绿荫的地方,是甜水庄,是他的家,是他下决心要抓住还算身强力壮的年龄,创建一个象家的样子的家。于是,此景此情吸引住他的心,把在燕山镇那边和泃河岸上所遇到的一切高兴和不高兴的事儿,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对寡妇王金环的杯水之恩,他报答了,一桩心愿了却。对那个半路分手的妻子祝杏花,既没有由着她的心意拉拉扯扯,也没有过份地伤害她的心。对那个已经成人成家了的英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骨血,没办法判断,也无须判断。那个女孩子是因她妈的不正当行为而被遗弃的。凡是被抛弃、被损害的人,都会得到范志良的同情。范志良托苏占德转赠大衣柜,用来表达了对英子这样一个人的同情。如今,他可以心安理得地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往前奔波。
这前疃离甜水庄只有五六里路,虽然熟人不少,可亲近的人并不多。凡是碰上了的,都跟他打招呼,三言两语,便匆匆地各奔东西。
有人故意对他表示一下热情:“嗨,老范,好久不见,出门了吧?到我家坐坐,喝杯茶。”
有人逢场做戏地跟他开一点玩笑:“喂,听说你发了财,是吗?这回可得出点血,请请客啦!”
范志良从年轻那会儿起,就是个内向和严肃的人。不论是男是女,不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他都不闹着玩儿,开口说话就是正儿八经的。但是别人跟他闹,即使过重过火了,他也不恼不怒,总是报以一种亲切的、宽厚和谅解的微笑。
这会儿,他用同样的笑容回答着跟他打招呼和开玩笑的人,然后走进储蓄所的玻璃门里。
他把昨儿个晚上在小店里数点好了的、叠成一叠的票子,放在高高的、抹得挺光的水泥柜台上,用粗而大的手指头往里一推:“存定期的。”
女业务员问他:“多少?”
“一百五十块。”
“存几年?”
“一年半。”
“只有半年,一年、两年……存两年吧。”
“不行,一年半以后要用它买木料和砖瓦哪。那就提前取出来,存一年吧。”
女业务员把那叠子大多是五元一张的票子清点一遍,开了单子交给对面的另一个男业务员,最后从柜台上递了出来。
范志良把存款单子接到手里的时候,发现两个业务员一齐用眼睛盯着他。他装作没看见,把单子小心地叠起,放进贴身的汗衫兜儿里,随后背起放在地下的家伙斗子,往外走。
女业务员低声地对男业务员说:“这个人过去是劳动模范,为了兴修水利,把房子都卖掉投资。那可真是大公无私呀!”
男业务员回答说:“我认识他。如今他成了向钱看的模范。社员选他当队长,怎么哀求他都不干,一心抓钱。”
范志良没有长着顺风耳,但能猜到两个年轻人会在背后议论他什么话。他们议论的,会跟甜水庄大多数人的看法一致,肯定属于嘲笑和挖苦。他拿定主意,别人爱怎么看就怎么看,爱怎么说就怎么说,自己该怎么走就怎么走!他把二十六、七年的最好的年华和精力都献给了甜水庄的众人,难道在所剩不多的好时光里,只要求有短短的两年由自己支配,众人就应当以为要求过分而不该允许吗?
他在小理发店里推了头、刮了脸,走出门口的时候心里想:这儿要有浴池,痛痛快快地烫个澡,那该有多舒服?
“范大叔!范大叔!”一个人站在对面的邮电所前边大声喊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