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泥土巢
泥土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07
  • 关注人气:5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十八)刘怀章(1)

(2017-09-23 09:48:26)
标签:

浩然

刘怀章

梁秋川

朋友们

文化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十八)

 刘怀章

1)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十八)刘怀章(1)

1974年9月2日摄于秦皇岛东山。左起:杨啸、刘怀章、浩然、马联玉、刘国喜、高维晞。

刘怀章是河北青县人,出生在1934年11月19日,与父亲同属冀东老乡。

刘怀章曾读私塾,上过师范,在县里担团县委宣传部长、县委政研室干事、县报总编辑。195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河北文学》任编辑,一直干到编辑部负责人;后到《新港》《天津文学》《艺术家》编辑部任职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了《激流》、《小小浪花飞》、《小河湾》《五彩河》《耿长锁的故事》、《一个村庄的变迁》等著作

在父亲的相关资料里,没有查到他何时与刘怀章相识,但在刘怀章的一篇文章中却找到了大致的答案。刘怀章在他《我所知道的浩然》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我与浩然相识,起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中期。我当时在一个县的县委工作,浩然是《河北日报》的记者。……他到我工作的县采访,自然要与县委做文字工作的人接触、联系,有时还邀我陪他到被采访单位,协助他了解情况。

父亲1954年6月1日从通县专区地委党校调到《河北日报》驻通县记者站,任记者,在通县专区所辖范围内采访1955年6月调到保定《河北日报》社本部,成为驻社记者,足迹开始遍布河北全省1956年9月,浩然离开河北,调到北京的《俄文友好报》。

按照刘怀章有关与父亲相识的描述,如果他五十年代中期在家乡青县供职,属于沧州或天津而不归通县管辖,那他与父亲相识的时间肯定是在1955年6月后父亲成为驻社记者的那段时间。

在最初相识的那些日子里,父亲给刘怀章留下的印象是极好的。刘怀章认为父亲这个人政策水平高,对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极为熟悉,采访时问得很详细。而且采访之后,一晚上就把稿子写成了。他先叫我看稿子,字写得工整,俊气,笔力很重。他的这些表现,叫我打心眼里佩服。”而在相识多年后,刘怀章更加感到父亲的天性就是“真诚、善良、聪慧、勤奋。”

刘怀章到北京“人大”上学后,就与父亲断了联系,等再次见面时,已是几年后的1961年。

1961年8月2日,父亲利用即将调入《红旗》前的空隙,应百花文艺出版社之邀到天津修订他的小说集《珍珠》。也就在这次到天津的一周时间里,他与在《河北文艺》工作的刘怀章再次相会。这年的11月20日,父亲以《红旗》杂志社编辑的身份再次来到天津组稿,当天晚上就到《河北文学》编辑部与刘怀章等人交谈。

在不断的交往中,了解逐渐加深,父亲与刘怀章从一般的朋友变为好朋友。

刘怀章在《河北文学》工作期间,父亲1961年9月号到1963年3月号,共在上面发表了《茁壮的幼苗》、《杏花雨》、《永远歌颂》和《动听的笛声》四篇文章。文*化大革命中,刘怀章调入《天津文艺》工作,父亲1973年6月至1975年3月,又在《天津文艺》上发表了《赶猪记》、《欢乐的海》和《学习典型化原则札记》三篇文章。由于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不知刘怀章是否为它们的责任编辑,或与他有多少关系。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