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半路夫妻》
六(1)
木匠范志良在盛怒之下打了媳妇一巴掌。
他做梦都没梦过自己会打媳妇。他本能地扬起巴掌的时候,也没想到自己要打媳妇。他的手落下之后,他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打了媳妇!
还用得着别人批评指责吗?事实上,当他把手掌一收回来,就悔恨莫及;等到老区长把他数叨一顿,他难过得好象用刀子剜心!
“我们劝不好,嗓子都哭不出声来了,还是不住地哭。”老区长最后束手无策地说,“只有你自己去赔礼道歉,求人家饶恕吧!”
范志良有办法,也有把握将媳妇哄好,相信会得到媳妇的饶恕。可是他不能饶恕自己。打自己的媳妇能算英雄好汉吗?
他急着想转回家去,又不好意思立刻就走。农业社办公室里,几个要学木匠活的伙伴正等着他,老区长和村里的领导也在跟前,咋好撇下大家,跑回家去给媳妇下气儿呢?再说,大天白日的,劝架的和看热闹的婶子大妈和邻居准不少,咋好意思当着她们的面,低三下四地央告媳妇呢?他终于咬了咬牙,压下焦躁不安的情绪,对几个伙伴说:“拿上锯,咱们到院子里学学破板儿。”
伙伴们照他的吩咐一齐往外走,都挺严肃,也挺拘束。因为他们能猜到木匠这会儿是强打精神办公事的。
范志良迈出门坎儿,又返转往屋探着身子,朝老区长问了句:“我没有碰着她的眼睛吧?”
正跟村干部商量工作的老区长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闹得一怔,等到领会了意思,不由得嘿嘿一笑,说:“放心吧,没有碰破皮肉。往后接受教训,别再发年轻人的庄稼火就是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傍晚的时候,范志良赶紧往家走。可惜家里空无一人。
西邻的老爷爷一边喘着一边告诉他:“你媳妇回娘家了……”
范志良吓一跳,立刻做出一副要追赶的姿势。
“追不上了。”老爷爷说,“她跑到村口,截住一辆从山里往县城拉货的大车。这会儿没到家的话,也差不离儿。”
范志良在屋里院里兜个圈子,心里盘算:是趁热找媳妇去好呢,还是晾一晾再找媳妇去好呢?对,还是晾一晾为好。过几天,媳妇自己会冷静一点儿,她的娘家妈会对她做一些开导和劝说。她的娘家妈很喜爱范志良这个女婿,当然愿意他们夫妻和睦而不闹别扭。况且,开渠工地急等钱用,哪能放下关系着几个村、几千人的大事情不管,而去纠缠自己家庭的小事情呢?
他没有做饭,也没找口东西吃,只是舀了半瓢水,“咕咚、咕咚”地喝下去,便一边抹着嘴唇一边往外走。他一直走到一个跟他学木工活的伙伴门口,招呼一声说:
“把办公室的汽灯点着,咱们打夜作,接着干!”
……
范志良在甜水庄端着瓢子喝水的那当儿,恰恰是他媳妇祝杏花坐在娘家的炕沿上喝水——用的是一只有俩锔子的大绿豆碗。
果然不出范志良所料,娘家妈听女儿把夫妻俩生气打架的事情讲述完毕,就数叨女儿的不是,劝女儿明儿个一早就赶快回家去。
祝杏花冲着她妈把鼻子一纵,把眼珠儿一翻白:“回去?没门儿!”
妈说:“你不管深浅地瞎闹,伤了人家老实人的心,有啥好处?”
“他动手打人,伤了我的心没有?”
“你要是不咬人家一口呢?”
“他要乖乖地听我的话,好好地奔自己的日子,我能咬他吗?”
“唉,你就任着性子折腾吧,看能闹个啥结果!”
“走一步说一步,闹个啥结果我也不怕!”
祝杏花嘴巴这样铁硬地回答妈,心里却不禁地打鼓:这么样地闹下去,他能回心转意吗?能由着我搬到县城来开木匠铺吗?他如若一口咬定不这么干,那么,这件闹气的事儿可咋收场呢?
临睡觉的时候,妈问:“你也没告诉他一声,他知道你跑到这儿来吗?”
祝杏花顶妈一句:“我不到这儿来能到哪儿去?”
“我怕他找不到你着急。”
“一个大活人没了,他还不该给娘家送个信儿来呀!”
祝杏花的这句话,是照着一般的规矩说的,而木匠范志良偏偏不懂这个规矩。所以她左等不见范志良的面,右等不见范志良的影儿。整整一个礼拜过去了,范志良甚至连托人带个口信儿这样的手续都没有履行一下,这使得祝杏花越发气恼和伤心。她一再对妈宣布:“我一辈子也不再见那狠心的贼了!”
妈知道这是女儿念的牙疼咒,嘴上念叨念叨解解气,不是心里的真话,所以就没有搭茬儿。
范志良日夜连轴转地忙了半个月,打出一批箱子,今儿个套上大车往县供销社拉运。他跟上车,空车转来的时候拐个弯儿,来接媳妇回家。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