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终身大事》
十(2)
英子妈被王金环这番炫耀的话给说得眼花缭乱,心里呼扇呼扇地直拍小翅膀,忍不住惊叹地问:“我的天哪,从哪儿降下这么一个可心的人儿?”
王金环得意洋洋地说:“就算是象下雹子那么多,也不会把好事儿掉进我这个院子里。那是我家小妞自己选、自己找的!”
“哟,小妞还有这么大的神通本领呀?”
“也是前世注定有缘分,绕了九百九十九道弯子,最末了终究碰到一块儿。”王金环继续津津有味儿地说,“我家小妞那天到县城的化肥厂找同学玩。赶巧那个同学回家休假去了,小妞追到村里,那个同学遇上事儿,去医院伺候病人。小妞挺扫兴,坐一会儿就往回返。天都快黑了,一个闺女家独自个儿走路,该有多危险!小妞那性子你还不知道,想咋办,准得咋办,谁也留不住她。没料到碰上个好心肠的人,挨着燕山镇那个碾子营的。他跟小妞那个同学都在化肥厂当合同工,那天也趁休假串门儿,一样地扑了空。他瞧见小妞一个人走出来,就追赶上送小妞。两个人一路走,一路说,越说越投脾气。到了快分手的地方,那好心人说:这么晚了,又没月亮,走路不方便,干脆在我家住一夜,明儿个早起再动身。他怕小妞多心,还说:我哥到天津跑买卖,我嫂子一个人守着一个大院子,你跟她做伴儿,铺的盖的都现成,对谁都不麻烦。小妞那丫头不知啥时候练出来的,真够大胆儿,她就真跟人家去了。就这么着,两人认识了,一来二去地就熟了,就算搞对象了。”
英子妈听了这些,觉得实在挺新奇,又有点不放心地问:“对他家的根底儿,你都摸清楚了吗?”
王金环说:“我家小妞可不是个二百五,心里有数儿。把人家的前三代都打听了,别的更不会含糊。”
“男方家乐意倒插门儿吗?”
“当然乐意。我们小妞讲话,不答应这一条,多好的条件也不能跟他搞!”王金环继续介绍,“那家哥俩,哥哥早就结婚了,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妹妹。他爸爸原来在县农具厂是个老工人,后来吃了什么冤枉官司,回家做庄稼活当社员了。他妈当年在村里还担任过妇女主任。那一家人特开通,特支持儿子来个新事新办,男到女家。”
“让你这么一夸,你那女婿简直是天上无双地下没对儿,走破了铁鞋也难找呀!”英子妈满心狐疑地轻轻摇摇头,“我耳听是虚,眼见为真。你们不怕上当,我还怕你们上当哪!”
王金环知道邻居说这话出于好心,就说:“你别走,等我叫他回来,你亲自端详端详。”
没等去叫,过了一会儿,小妞就跟她的对象转回家来了。
他俩进大门是手拉着手的,快到屋子跟前才撒开。王金环和英子妈早就透过窗户上的玻璃看见了。
小妞是有心计的:没找到对象那会儿,她显得有些浮躁,等找到对象以后反倒变得很沉着。直到她把对象的根底摸透,两个人在来往中建立了感情,到了不至于中途吹灯的火候上,才对妈妈揭锅。妈妈一点头乐意,大功已经告成,她这才带上对象串门子,向乡亲,特别是向伙伴们显示显示。
这个对象姓何,叫何光明,中学毕业的文化,当过几年兵,跟魏志方前后脚进化肥厂当的合同工。近几年农村青年搞对象成风,怕挑不着好的,年纪轻轻就先“占下”一个。所以在那些吃带皮粮食的合同工里边,到今年春天,只有魏志方和何光明还没配上对儿。人家魏志方政治上要强,自愿晚婚,直到春末才订亲,而何光明有早婚的打算,可惜一直没搞上。他跟家里人的感情不融洽,想快给自己另安个窝,过个舒心日子。他虽然是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但同伴们反映,除了不大关心政治、“心眼儿多”以外,没啥大毛病。完全由于他爸爸的名誉不好,加上人口多、收入少,花不起高价彩礼,盖不上一座新房,才影响了他的终身大事。小妞没把何光明的爸爸放到秤盘子里约,更没盘算对方的家私。她不会跟那老头子一块儿过日子,她们是招女婿,她们这个小院子里除了缺一个男人,什么都不缺。
何光明进屋又甜甜地叫一声:“妈,我要回去啦。”
“忙啥。住两天吧,有地方。”
“这回是临时请的假。等下个月轮休,我再来,给您挑水、弄自留地、修修鸡窝。”
王金环乐了,赶紧介绍:“炕上的是你东院五奶奶。”
何光明马上转身,叫声“五奶奶”,随后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声叫和这一躬,把英子妈给闹得眉欢眼笑。她有意地盘问几句,从小伙子回答里,更感到不傻不苶。等到她陪着王金环把一对年轻人送出大门外,回到屋里,就竖了大拇指。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