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九)贾玉江(2)
(2017-03-30 09:59:35)
标签:
浩然贾玉江梁秋川朋友们文化 |
分类: 资料 |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九)
贾玉江
(2)
贾玉江对待同事、朋友,确实是热心肠的,性情也是豪爽直率的,他看到朋友身上的毛病也总是毫不留情,直言讲出来,而不会考虑其他的细节问题。从家乡回来没有几天,父亲便针对报社存在的某些问题,贴出了一张大字报。由于这张大字报没有把问题说清楚,父亲被贾玉江好一顿数落。贾玉江说父亲:“你写小说写的那么流畅,写大字报怎么就说不明白问题呢?是没有兴趣,还是没下功夫?”还说:从调动工作这件事看,你的思想有问题………说的父亲头也不能抬。
父亲对贾玉江是心存感激的,对他的这位朋友也是敬佩的,尤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次的严峻场面,不会忘记贾玉江的大义凛然和无畏的精神,尤其是他对父亲这样一个同代人获得成绩所表现出来的由衷的喜悦和诚挚的支持。
那是1958年4月的一天早晨,父亲和办公室的其他人正围着桌子看报纸,贾玉江在一份《文汇报》上,看到巴人写的一篇文章,就欣喜异常地喊:“喂,各位,这儿有巴人介绍浩然要出版的小说!……”
贾玉江一边躲着几个要“先睹为快”的同事伸出要抢报纸的手,一边说:“嘿,嘿,别抢别抢,就这一份轮不过来,让我给你们念念听吧。”
因中苏关系恶化,《俄文友好报》停刊,工作人员各走他方,父亲与贾玉江也分别调到了不同的单位,他们虽然不再是同事了,但依然是好邻居、好朋友。那个时候,父亲与贾玉江依然住在同一个宿舍楼上,经常见面,依然常来常往。有的时候家里来了农村的朋友,父亲也要请贾玉江过来一同陪着喝上一盅。
父亲与贾玉江在飞逝的时光中继续着交往,转眼间就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一段时间后,贾玉江被单位的造*反派关押,家人也不知他身在何方,整日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父亲得知消息后,自然也是十分焦急。按照父亲当时的思想认识,他也认为贾玉江确实犯了错误。父亲对贾玉江是了解的,基于这种了解,他尽管不知道贾玉江所犯错误的具体内容,但肯定这个错误一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决不会是敌我矛盾。在那段时间里,父亲的处境也不是十分好,但他还是依照自己的人性和做人的准则,对陷于危难中的朋友伸出援手,做了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他派了两个人,以外调的名义去看望贾玉江,并转告他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折磨,都不要自杀,要活着。在派人去之前,父亲还特意问贾玉江的妻子钱晓梅有什么话要捎带,她说父亲要对贾玉江说的那些话就是她要说的。
在亲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加上贾玉江性格开朗,他闯过了他人生旅途中的这道关口,等形势基本上恢复正常后被下放到干校参加劳动。1972年4月,刚从干校调回北京的贾玉江就来到家中小坐,看望父亲。
1973年,父亲从已经居住近二十年的东城老楼,搬到西城区居住,父亲与贾玉江虽然早已不是同事了,现在搬了家又不是邻居了,加上父亲的写作工作很重,又经常下乡,给两个人的交往造成许多不便,见面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许多,但贾玉江的身影依然会出现在父亲的新居里。1977年底,一些地方报刊在个别人的蛊惑和迷惑下,开始批判浩然及其部分作品,在随后的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被取消,最终使父亲陷入人生的低谷。那个时候,形势将如何发展,能恶劣到什么程度,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有些人躲避唯恐不及,谁还肯主动蹚这个浑水呢?就在这样的时刻,好长时间没有登过门的贾玉江来了,并在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贾玉江与妻子钱孝梅或单独,或一起多次到家中看望父亲。这种好朋友间的信任,这种精神上的鼓舞,成为父亲在日后重新崛起的重要动力之一。
2008年父亲逝世后,贾玉江的长子贾龙代表他的全家参加了告别仪式,并送上一个花篮,以寄托哀思。2014年年初的时候,钱孝梅又给我的大哥红野打电话说:“遗憾的是当知道你爸在三河的地址时,你贾叔身体出了问题,不能和你爸相见了……老贾和你爸是好哥们儿,是无话不说的好兄弟。在他们人生旅途最困难时,都能伸出相助之手,难能可贵,无法忘怀……你爸是我们的恩人,这个恩情我和家人永世不忘。”
父亲与贾玉江的这些交往经历告诉我们:患难之中见真情,日久才能见人心。善人自有善报,只有恩恩相报,友谊才能够永久,才能在你危难的时候有人拉你一把,给予你帮助,才能使你绝处逢生。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