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短篇小说之《搬家》(3)

(2017-03-19 10:39:55)
标签:

浩然

短篇小说

搬家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短篇小说之

搬家

3)

     支书赞成我的意见,我就立刻动身。七、八里路,一会儿就跑到了。一进村,见满街满巷乱糟糟的人群:抬桌子的、抬柜子的、和泥的、搬砖的……哦,一打听才知道,这儿的社员们正为东山口的社员准备住的、用的东西。我连忙拉住一个抱炕席的老人,问他董三奶奶的女儿在哪儿住,这老人一扬手说:“那不是来了吗?”我顺着他的手指一看,迎面跑来两辆大马车。头边那辆是空的,赶车的是个中年女人;后边那辆拉着一口土黄色的小棺材,赶车的是个中年男子汉。走近了,我才认出来,头边那个女人,正是董三奶奶的女儿。我紧走几步,劈头就问:“喂,你母亲到你这儿来了吗?”

    这女人先是一愣,后来大概认得我了,就笑嘻嘻地说:“您是搞社员迁移工作的吧?快上车吧,我妈妈还没有来,我们就是去接她。”

    我问她:“老人家能来吗?”

    这女人叹口气,复又肯定地说:“能来。昨天晚上我们队里论了一个晚上,我们孩子爸爸还作了检讨下了保证,把我妈妈接过来,他一定当亲妈妈看待。农业合作化,紧接着去年大辩论,世道大变了,谁还记旧仇?旧仇还不是让穷、让自私自利给结的?我估计她不愿意搬家。我两口子今天商量好,她不跟我们来,我们就跪在地下不起来——那不是,后边赶车的是我们孩子爸爸。”  

    那汉子见我和他女人说话,也凑过来。听了女人的介绍之后,他爽朗地笑了说:“慢说是亲骨肉,就是两姓旁人,这年头还不都是一家人吗?头几天我们就作准备,把老人接来,把坟茔也迁来。”

    那女人可能是怕我笑话他们迷信,连忙解释说:“我们都是社员,不信神鬼,这是为了迁就我妈妈,让她心满意足罢了。我妈妈那人哪,说起来惹人笑。从成立农业社那年,她就给毛主席的像烧香,一天一次,五年了,一天不断。你要拦她,她就说:我又信社会主义,又信神——嘻嘻!”她说着就放声地大笑起来。

    我想起昨天老人亲自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那副神气,也不由得笑了。

    我们的大车来到董三奶奶门口,见院子里挤满了人,一时不知啥馅,心里很紧张。我爬下车,往院子里跑,迎面挤出支书,见他满脸喜气洋洋,我才放下半个心。他一面跟董三奶奶的女儿、女婿打招呼,一面没头没脑地朝我嚷:“老梁,大事成功了,你放心吧。三奶奶不只决心搬家,还要我给她把这棵枣树锯倒。她说‘修水库短不了使用木料,让老枣树也尽一分力吧!’我到勘测大队借了一把锯,这会儿已经动手啦!”

    我们跟着支书挤进院子里,瞧见董三奶奶也在那儿。她一手提着把开水壶,一手托着瓷花碗,给锯树的人们倒水喝。她眉欢眼笑,象是又年轻了许多。她倒了几碗水之后,一回头,看站在我身后的女儿和女婿,就蓦地愣住了。

    女儿挤近前说:“妈,我们来接您,跟我们一起去住吧。”

    董三奶奶摇摇头说:“我不去。昨晚上我到大社里,跟牛奶场的场长商量妥了,他们欢迎我搬到那儿去。反正都是一个社,一家子人。他们把房子也给我预备好了,我还住了一夜哪!”

    女婿也挤上前来赔礼说:“妈,过去是我的错,全怪穷把人逼的,真对不起你老人家。这回,您千万搬到我们那儿去住,一来符合社里规划,二来也能让我们晚辈人尽一点孝心。我还要把爹的坟也迁过去,棺材都拉来了……”

    董三奶奶听到这儿眼圈红了。她一手抓住女儿,一手拉住女婿,激动的泪珠从那两只深深的眼窝里落下来。好久,她才说出话来:“孩子,你们这些话,都说到我心里去了。是呀,穷人到处挨饿,穷人到处受欺辱,把人吓怕了。不要说两姓旁人,就是亲骨肉也不能亲!这个理儿刻在心上,我死活舍不得离开这个院子。你们知道吗?这棵枣树,它可是有功之臣哪!那一年咱们这边闹大旱灾可厉害啦!把人们给饿的走死逃亡,全庄是一片鬼嚎。你爹没赶上枣子下来,他就饿死了。我们娘儿俩饿的躺在枣树下边,光剩下一口气了,拣几把落枣吃下去,才支撑着能动转。我拆出枕头秕子,跟树上枣子一起碾,碾成了枣糠,做饽饽吃,熬过了鬼门关,救活了我们这两条命。土改那会儿,虽说分了地,可是那地保险吗?谁知道几时又聚到地主手里去!就算那二亩地跑不了,赶上个灾荒,还不是照旧挨饿吗?哪里有我这棵枣树保险?我翻过来倒过去地想,舍不得离开这个院子。……眼下我还有什么怕的呢?农业合作化下了保票;这一修水库,简直是修了个铁饭碗。不要说我一辈子,就是千辈万辈也没的愁了。搬家,慢说是搬到三里五村不出社,就是搬到一千里一万里,只要不出中国,我也去!

    老人这一席话,吸引住几十双眼睛,大家都被感动了。我的心里象点起一盏灯,顿时明亮起来。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

    全村的群众差不多都赶来了。连科、王玉合老头带领董三奶奶的女婿去迁坟;支书和乡亲们帮忙收拾东西。不大工夫,一切收拾停当。最后,人们又把卸好的枣树也抬在车上。

    女儿扶着妈妈上了车,一声吆喝,大车起动了。乡亲们簇拥着大车上了大路,许多人都异口同声地说:“三奶奶你老先走一步,我们随后就来!”

    我站在人群里,目送着大车走远,心里默默地向老人祝福。

 

                              一九五八年盛夏写于北京

                     全文完

发表于《处女地》1958年9月号。收入《苹果要熟了》、《浩然短篇小说选》、《浩然文集》(一)、《浩然全集》第15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