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终身大事》
七(1)
过“五一”节的时候,有一桩新鲜事儿,轰动了整个南埝头村:谢月娥和她的丈夫,两个人伙骑着一只“电驴子”——屁股后边冒烟儿的摩托车来这儿兜风、走亲戚。
许多男男女女都被招来看热闹,象赶庙会一般。小青年们既好奇,又羡慕,外加几分嫉妒心气,围着人家不放,一个个要求人家带上兜个圈儿,开开洋荤、过过瘾。
小妞也去了,先在人圈外边提着脚后跟、扒着别人的肩头看,后来挤到圈里边。瞧见别人摸,她也伸手摸摸那亮晶晶的把儿、软绵绵的座儿。别的人被带上,“嘟嘟”一声,腾云驾雾似地跑远了,她心里也如同长了小翅膀,呼扇呼扇的。
谢月娥对土里土气的小妞一向怀有好感,好感里边自然夹带着一定程度的怜悯。她主动地提出要给小妞一点儿优待,让丈夫用摩托车先带小妞在场院上转一圈,再到公路上跑个来回趟。
小妞很满意,直到晌午都舍不得离开这儿回家去,老跟谢月娥问这问那,嘀嘀咕咕没个完。
谢月娥得知小妞的婚姻问题解决得不顺利,深表同情,指点小妞说:“照你这样搞对象,我看很难搞上;就是搞上了,也很难是个高标准的!”
小妞奇怪地请教:“不这样搞,还咋搞呢?”
谢月娥说:“得完全新式的。你这样等媒人来回传话,等介绍人两边搭桥,然后再见面再交谈,纯属半封建半殖民地式的,是变相的封建包办婚姻!你得主动,得进攻!”
小妞自惭形秽地低下头,小声嘟囔:“我不知道怎么主动、怎么进攻……”
“学我的样子呗!我跟他是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认识的。我觉着他可心,就抓住不放,立刻换了票,追到他家里。你看,我们多美满、多幸福!”
小妞觉得谢月娥的做法似有荒唐之感,没有足够的勇气下决心照着学,但谢月娥的理论又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在眼前摆着,谁敢不承认?光是单纯地坐在家里,等着媒人来回两头跑传话儿,这一条走绝了的路,就证明应该另辟蹊径!
她回到家,把那洋玩艺儿电驴子,跟她妈足足地炫耀了一通,但对谢月娥所给予的指点只字未提。她能估计到,她妈如果听了那些高论,加上她妈的独特理解和联想,当时会吓傻了眼,事后会整天地为闺女担惊受怕。这又何必呢!
王金环被闺女蒙在鼓里。但她看到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闺女的身上起了明显的变化。她睁着两只恐惧的眼睛看着闺女变化着,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儿。
小妞的那条又粗又长的辫子,一个晌午的时间就不见了,变成短发,是带着曲里拐弯儿的短发。过去庄稼人对这种发式极其厌恶,贬为“玉米毛子”,管脑袋上长着这种头发的妇女称为“毛子娘儿们”。小妞的这种头发不是水烫,不是电烫,而是用一种小刺猬那样的塑料发卷儿,一缕一缕卷成的。
小妞的鞋也换了,平底的变成了高跟儿的。虽然不是皮面的,而是尼龙一类面的,那高跟儿比皮面的还要细而高。在家里干活不能穿,只有出门的时候才穿。
小妞出门的时候多了:今儿个上镇子,明儿个进县城;今儿个看同学,明儿个串亲戚。不知道她从哪儿找来一张十分难得的自行车票证,从她妈的存款折子里取出一百八十块,买了一辆凤凰大链套,经常骑上嗖嗖地到处跑。
王金环对闺女的这些打扮、装束和行为,都十分看不惯,为闺女担心,怕闺女这样到处跑,惹出意外的是非和灾祸。劝说和制止吧,她既不好开口,不忍心开口,也没有勇气开口……她自知理亏、心愧,对不住闺女。闺女的婚事被拖下来,闺女年纪不小了。闺女不顺心哪!
连着阴天刮小风,活茬儿很紧。不知道是给风吹得着凉了,还是劳累的,反正王金环总觉着浑身上下不合适。她挣扎着没倒下,也没去公社卫生院看看,只是趁闺女又一次出门不在家的时候,跑一趟大队保健室。保健员对她仔细地询问一番,给她认真地检查一遍,没发现有啥病,只给了她几片索密痛和几片安定片应付一下。她回到家里,挣扎着喂猪,堵上鸡窝,连饭都没兴致做口吃,就拉过一床被子搭在身上躺下了,脑袋一沾枕头,除了胡思乱想,就是一声声地长叹。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