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蝈蝈叫〉序》

(2017-03-07 08:31:07)
标签:

浩然

创作

杂文

蝈蝈叫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蝈蝈叫

  

一九九○年,我踌躇满志地在京东三河县创建文联,开始了我毕生的第二次“文艺绿化”工程。一九九四年,我主编的《三河泥土文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四位农民家庭出身的作者,出版了他们的作品专集。当时,我在“丛书”的首发式上情不自禁地讲,“这是我在三河从事‘文艺绿化’事业的一个美丽句号”。选择此句话的措辞时,我揣摩了良久,“美丽的句号”仅仅代表着“文艺绿化”工程的初步成果,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进一步开发,并向世人展示的工作还有很多;起码连一部长篇小说还没有,连一个搞长篇小说的作者也没有发现。

一九九七年夏天,三河文联《苍生文艺》编辑部的同志把刘玉成领进我的“泥土巢”。三河燕郊高中物理老师,六十来岁,一副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模样。他说,他青年时期就喜欢文学,地区搞文艺汇演、政协编文史资料等等,他都踊跃参加,也常有一些诗文见诸报端。《苍生文学》创刊后,他便成了《苍生文学》热心的读者和忠实的作者。编辑部的同志告诉我,他的小说处女作就是在《苍生文学》上发表的。我很高兴,一个物理老师对文学也有着这般的兴趣,一个年近花甲的人对业余文学创作也有着如此的热情,我的“文艺绿化”工程又增添了一个老树新花的风景。

刘玉成从一个普通的蓝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盒子;确切地说,是一个书套,书套里有一尺来高的稿子。他极虔诚地把书套捧到我面前说,这是他从萌生念头到操笔写作,历时一年有余,一气呵成写成的长篇小说《蝈蝈叫》,共三十五万余字。恳请我给他提些意见或建议。我激动之余,欣然答应了他。

一九三八年,刘玉成出生在北京南的大兴县。凤河两岸,是他有生以来一直热恋着的一片热土,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会激荡起他不尽的感情涟漪。《蝈蝈叫》中所描绘的人和事,正是解放前夕凤河地区风物民俗、人情世态的真实写照。

当我把《蝈蝈叫》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之后,得到的大致印象是,有一定的生活根基,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只是在结构方面很不成熟,缺乏感动人、激发人的情节和场景,叙述上显得过于拖沓,语言欠锤炼。后来,我把意见连同稿子一起请编辑部的同志转给了刘玉成。

一九九八年初,我在和三河文联的同志座谈三河作者的情况时,编辑部的同志又谈起了刘玉成。说学校领导照顾他,让他提前从一线下来了,每天的工作就是早、晚开、关教学楼的大门,其他时间在家看护他那还不满二周岁的小孙女,因为儿媳也在本校任教,老伴和儿子都在北京教书下不来。所以,这么安排,也算是让刘玉成牺牲自己,照顾家庭和学校的大局。我忙问,他还有时间搞文学创作没有,他的《蝈蝈叫》是否已经修改完成。编辑部的同志对我说,现在编辑部接到他投递来的作品虽然大不如以前多了,但零零星星的仍然还有。并说《蝈蝈叫》已经改完一遍,编辑部看后觉得还是不理想,要他回去再修改。我听后,心里不安起来。他一个年届花甲的人,学校多少还有些工作,家务又缠身,能写出大部头的作品实属不易;虽然作品不甚理想,但毕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我当即嘱咐文联副主席王宝森和编辑部的同志,对刘玉成的小说《蝈蝈叫》一定要给予成全。

从出版社到印刷厂,从三河到北京,在三河文联同志的积极努力下,刘玉成的《蝈蝈叫》终于在世人面前一展芳容了。这又算是我的“文艺绿化”工程中的一件喜事,同时这也将为三河的文学史填补上长篇小说的空白。

在这里,我要向刘玉成表示祝贺。我期待着刘玉成的下一部作品会有新的起色。同时,我希望《蝈蝈叫》的出版,能在三河文学界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有更多更好的长篇小说作品问世。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日于泃河湾

                       全文完

发表于《苍生文学》1999年第1期。编入长征出版社1999年1月《蝈蝈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