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早期通讯之 《沙滩搬家》
(2017-02-10 10:03:53)
标签:
浩然通讯邢台沙滩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早期通讯之
《沙滩搬家》
邢台县北先贤村村南,有一条七里河,这河每年一下大雨,就从上游冲来很多泥沙。这村农民李森和的父亲利用河中淤泥弄成了四十八亩庄稼地,到李森和这辈,还是靠这片地过光景。解放前,李森和全家老小曾在外流浪十多年,这四十八亩地,因为多年没人管理,已被泥沙又淤了一层,并且这一层多是沙石,不能再种什么庄稼了。
这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李森和也参加了。因为这些沙石地不长庄稼,也就没有入到社里。李森和常常独自拿着一张铁锨,站在淤了沙石的地上发呆,本想把上面的一、二尺厚的沙石揭走,可是,自己没这么大的力气,想来想去落个叹口气。
一天,党支部书记李进福在七里河边见社员李森和正在地里发愁,他想:“组织起来以后,人多力量大,何不把沙石起去一层种上庄稼呢?”
夜里,他把社干部都找到社内,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说:“我们社三十二头牲口,正为缺少草遭难,如果把这片沙滩地整好,第一年先种上禾子(把高粱漫种在地上,主要收秸秆喂牲口),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他的提议大家很赞成。接着又召开了社员大会,研究了分红办法,因土地如不大力加工根本没有收成,讨论的结果,确定劳力分九成,土地分一成。李森和和全体社员都没意见。
五月中旬,让沙滩搬家的工作要开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办公室马上变成战斗指挥部了,社务委员们制订了向河沙斗争的计划,部署了人力。社里抽出二十六个男劳动力,六个女劳动力,组成一个突击大队,在干部率领下,对这片沙石地展开进攻。集合钟一敲,起沙石的社员们就早到滩地上了,入了社干活就是这样好,有明确分工,都不用干这个活再牵挂别的事,集体开荒说说笑笑,大家兴趣很高。
经过一个星期的集体劳动,这一片沙荒地,一、二尺厚的沙石起走了,好地又重见了太阳。社员们又在这片地边上靠河的一面筑起了六尺高、八尺宽(顶),四十八丈长的一个埝,还在埝外栽了一千多棵洋槐树,这样,河中沙石再也别想侵犯这片好地了。
现在,社员们在这片地上正进行耕耙,今年要全部种上禾子计划能收两万斤草,一千五百斤高粱。李进海说:“经过一年整治,明年就可以种花生,一亩准能产二百斤。”
七十岁的李森和领着孙孙二魁,怀着激动的心情说:“组织起来就是力量大,沙滩也能搬了家。”
发表于1955年6月25日《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