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早期通讯之《让碱荒地生长出优良的稻米》

(2017-01-21 11:32:51)
标签:

浩然

通讯

大兴

芦城村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早期通讯之

让碱荒地生长出优良的稻米

——在芦城村水利施工所的一日


离开大兴县黄村镇,往西北再走八里路就是芦城村了。当我们走上火车路基时,便远远望见了芦城村南的一望无边的碱荒地,硝碱在稀落的黄毛草棵里,像是才落过一层白白的雪花。在这荒地尽北边,并排矗立着十四个高大的锥井架子,人们在那里忙碌着。这里便是开拓稻田的工地。

中共大兴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王志华同志是同我们一道来的,他被决定在这里担任施工所的主任。他指着这片碱荒对我们说:“这里有二十个村庄都靠着永定河左岸,地下水位很高,六月下地不用带水壶,用锨一挖便有水喝,又常犯沥水,所以这地方的土地早碱化了。庄稼年年被碱的不能长,农民多是靠副业生产和救济粮生活。自从解放以后,农民们迫切要求政府开泄水沟,把水给撤下去,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这些村的代表也提了多次提案。党和政府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可是国家开支有困难,因为当时正集中力量治永定河,不把永定河治好,几个县常常受淹。”接着,他向我们叙述了这里的农民是怎样服从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收回了自己的提案,忍受了暂时的困难。他说:“今年国家五年建设计划进行到第三年,工业发展了,政府去年便抽调水利技术干部在这里进行勘测,不仅要撤泄沥水,还要把这大片碱荒地改造成稻田。今年便能开拓六千亩,而且鹅房一带原有的四千亩稻田也能合理用水。我们帮助农民算了一笔账,这样最低每年能增产二百万斤粮食。这一带的农民,为了开好稻田,劲头可大了,一会你们到了村就会见到的。就拿去年冬天说吧,为了给今年锥井施工作好准备,就出动了一千三百多名民工挖水柜、挖渠道,天寒地冻,人们也不停工,地下挖出了水,结了冰,还站在冰水里干呢!”

翻过铁道,穿过一排杨树林,到了芦城村。这里农民是那样的忙:编土筐的,修理锨、镐的,打麻绳的,就像战士们准备着立即投入一场剧烈的战斗一样。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盛鸿儒是个互助组员,一个壮实的小伙子,才从锥井工地上回来,他对我们说:“同志,这是多少辈子也没有想到的事呀!政府眼光比我们看的远,我们恨水,总要把水治走,可是政府却说水是宝贝,不把水治走,要让水为人民谋福利。”他爽朗地笑了笑说:“同志,你别看眼下这一片碱荒,秋后我们就让它长出金黄的稻子来!”

人民政府派来十四个干部领导这个工作,县长也来这里指导。国家投放了一笔巨大的资金,贷放了新币十万六千元的款,要在这二十个村庄建立四个水柜,筑三道拦河坝,打一百七十三眼井。并已和石家庄等地工厂定妥了合同,工人老大哥为农民兄弟赶制的四部锅驼机、五部柴油机,将运到这里来。

下午,我们会见了宋庄乡的党支部书记王庆林。这个乡位于这片碱荒的中间,农民生活很困难,每年都需要政府大量救济,光去年下半年政府便向这乡发放救济款旧币二千一百多万元,今年要供应这乡八十万斤粮食。这乡今年要开拓稻田二千亩。他对我们说:“这一来今年秋天每亩按三百斤计算,就能产六十万斤稻子,这就是说每年不但能减轻国家负担,还能为国家增产六十万斤粮食,多往建设上投资。”

当夕阳西沉时,锥井的人们唱着、笑着收工吃饭。我们访问了刘振海打井班。这个班共六个人。班长刘振海今年四十六岁了,给财主锥了十多年井,这些井不知灌溉了多少稻田,生长出多少稻米,可是他,连锥扎之地都没有,连个白米饭也很少吃着。土地改革时他翻了身,分了两间房,十二亩土地。这次是为自己开稻田来锥井,他是多么高兴呀!他说:“先前打井都养肥了地主,饿瘦了自己,现在是为自己的幸福,为国家建设来锥井,我怎能不使劲干呢!”

第二天早晨,我们离开了这里。春天的阳光给这片碱地涂上了一层金黄颜色,在我们眼前好像呈现出一片稻海,我们暗暗祝福这里的农民在向自然斗争中获得重大胜利。

发表于一九五五年三月《河北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