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一) 萧永顺 (1)
(2017-01-03 11:31:26)
标签:
浩然梁秋川萧永顺朋友们文化 |
分类: 资料 |
父亲浩然在数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曾结交下无数的朋友。他曾从这些朋友身上获取友谊、汲取力量、得到支持,他也曾给予了他的朋友们许多友爱和帮助。他的这些朋友几乎包含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既有著名的学者、艺术家,也有普通的编辑、工人、农民和士兵,更多的则是未曾谋过面却始终无私支持的读者……
笔者根据手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出《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将从今日起,陆续刊出,以此记录下父亲浩然与朋友们的真挚友情。
2017年1月1日
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萧永顺
父亲浩然有许多朋友,朋友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又占着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些农村的朋友中,有的因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种种原因,后来断了联系;有的则是断了联系后,在几年,或几十年后又重新建立起联系;有的则是自从相识,成为朋友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交往,将友谊保持到生命的终了,萧永顺就是父亲这样的一个朋友。
萧永顺出生于1925年,比父亲年长7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出生在穷苦农家家,旧社会做过讨饭的花子,当过财主的小半活,给有钱人干过织布的佣工。他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老民兵,1947年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年多的紧张而艰苦的战斗生活,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锻炼成一个有觉悟的战士。在部队,他立过三次战功,受到过多次奖励。全国解放后,他作为荣军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后,又在地方党组织的关怀和领导下,组织乡亲们成立了全乡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从一个战斗英雄变成了率领众乡亲,朝着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奋斗拼搏的一条好汉。几年后,在他的率领下,焦庄户村北的万亩荒山完全绿化,桃杏苹果和各种柴树茂密成林;村周围那昔日的胶泥地经过土壤改良,变成沃野;畜牧事业大大发展;村子里面貌一新;新瓦房一层连一层,食堂、托儿所、敬老院、俱乐部等等应有尽有……
萧永顺的家乡就是著名的京郊顺义焦庄户村。焦庄户位于北京城东北60公里外的燕山余脉歪坨山下,东南接唐洞村,西北靠大北坞,因姓而得名。在战争年代,焦庄户人依靠地道同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而又艰苦卓绝的斗争,给了敌人无情的打击;因而他们受敌人的摧残也最重。1948年11月10日被解放区冀东十四分区授予“人民第一堡垒”的光荣称号。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名闻遐迩,与父亲浩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54年6月1日,22岁的父亲从通县专区地委党校调到《河北日报》,成为驻通县记者站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那时,顺义还是隶属于河北省通县专区的一个县,因而自然也就包含在父亲的工作范围之内。
1954年10月,父亲来到顺义县采访,当时的县委办公室主任吴国柱接待了他。吴国柱听了父亲的采访计划后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是离着箭杆河源头很近的荣各庄,那里有一位老劳模,把互助合作工作开展得很出色,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是在该县最东北边紧靠大山的焦庄户村,村长萧永顺是一位打过仗、负过伤的复员荣军,他跟村支书比赛似的带领山民们搞互助合作组织,这会儿正进行小社并大社的酝酿和磋商,并且干得有声有色。吴国柱最后告诉父亲,两个村都属于先进典型,都是县委领导抓发展互助合作的重点,但是焦庄户不如荣各庄有名气;到哪儿去采访,由父亲自己决定。
如同天生的缘分,听完吴国柱主任的简要介绍,父亲立即就对焦庄户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对那个复员的荣军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他不假思索地选定了焦庄户作为这次采访的对象,而且吃过午饭就马上动身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