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拜年》 (5)
(2016-12-22 09:22:23)
标签:
浩然短篇小说拜年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短篇小说之
《拜年》
(5)
过了一条道沟就是大吉素村。鞭炮声、广播喇叭唱,和那满街鲜红的春联、穿着花衣服的孩子,都不能引起姑娘的注意,却被路面浮土上的两道自行车轱辘印吸住了。她熟悉这花纹似的印痕,就如同熟悉这车子主人的手纹一样。李贵庭果然是走错了路,钻到这儿来了。她顺着车轱辘印往前走,走着走着,一直通到二队的队部门口。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停在那儿,车把上的丝线把套是玉娟亲手织的,把套上垂着的两个穗子,是玉娟从自己发绳上剪下来的;车座的套子上的花是玉娟绣的,那上面的折边花布,是玉娟做棉袄裁剩下的。车后架搭着一个上梢子③,一头装着一个用彩纸包装的点心匣子,这可真像新女婿拜年的派头了。
姑娘的心里跳了,脸上笑了。她刚要开口喊,忽听屋里爆发起一阵哄笑和鼓掌声。
“静静,静静,让李厂长说完嘛!”有人大声地维持秩序,好久才安静下来。
“我没有好多话讲,今天就是来给农民同志们拜年,顺便跟大家要点礼物。”这正是她的李贵庭的声音。
“说吧,要什么给什么!”一个老人的声音。
“工厂支援农村,农村也要支援工厂嘛!”一个女人附和。
“别的不要,就要大伙儿对农具厂的意见。”李贵庭用铁匠常有的那种高昂洪亮的嗓门说,“去年我们制造的工具,哪一些好用,哪一些不好用;还有,按照你们今年的生产计划,我们农具厂还应该增加什么新品种……”
又爆起一阵笑声和鼓掌声。
“不得了,工人老大哥跑到我们门口征求意见来了!”一个人大声地赞叹说。
“对。去年我们跟几个队挂了钩,用意见本或是请农民到我们工厂里提意见,这办法的收效很好,可是太不够了。从今年开始,我们工厂的领导要分工包片,定期下来登门拜访。”李贵庭又乐呵呵地说,“平常日子大伙不得闲,难得像今天这么齐全,就请各位先提意见吧。”
“不忙,不忙,吃了饭再说。”
“对,李厂长到我家吃,还有白干酒哩!”
“不了,谢谢各位。”李贵庭客气地说,“一会儿我还要到三队,中午前赶到小吉素,到那儿看个亲戚……”
“是给老丈人拜年吧?”
“真是公私两利,这样咱们可不能强留了。”
又是一阵哄笑。
在笑声中,玉娟已经跑回家。
三奶奶惊喜地站起身:“看你这鬼丫头乐的,他进村了吧?”说着,她赶忙往灶膛里加把火,又把切好的菜和肉看了一遍。
宋三爷也迎出屋:“怎么这时候才到?是骑车子还是步行,没带别的朋友来吗?”他说着,看了看拴在院子里的山羊和仓库门上的红色的方纸块。
来拜年的乡亲们也涌到门口,挤着朝外看。
玉娟喘着气,忍住乐,对众人说:“都请屋里坐,屋里坐,还没到呐!”等大伙儿都转回屋里,重又坐定,她急忙从抽屉里拿出那个白报纸本子,又抽出钢笔,往雕花的小炕桌旁边一坐,说:“大家给农具厂提些意见吧!去年他们打出来的东西哪些应该改进;按照我们队今年的生产计划,还需要他们制造什么新工具……”
宋三爷眼一愣:“怎么回事儿呀?”
三奶奶嘴一噘:“这丫头真疯了!”
玉娟撒娇地把头一晃:“咱们先下手,节省他一点时间,好多走几个村。”
“节省什么时间?”三爷问。
“走什么村呀?”三奶奶也问。
玉娟认真地说:“人家正在三队,一会儿就到咱们这里来;人家不光是为了拜年,还要征求对农具厂的意见……”
老两口和拜年来的乡亲们这才恍然大悟。
①上头:上头即正式结婚。
②金皇后:玉米的一种。
③上梢子:有地方称褡裢,类似布口袋,两端装东西。
发表于《中国青年》1962年第7期。收入《杏花雨》、《花朵集》、《浩然文集》(二)、《浩然全集》第1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