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苍生〉是怎么写出来的》(1)

(2016-12-03 10:31:39)
标签:

浩然

创作谈

苍生

杂文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苍生是怎么写出来的

(1)

 

 

    我把长篇小说《苍生》,作为自己从一九七六一九八六年这个阶段艺术实践的一次小结,从此将要开始另一阶段的新路程。

    作品发表以后,不少关心我的同志,或当面,或写信,给予极为热情的赞许;刊载这部作品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长篇小说》的编辑同志,也向我转达了他们耳闻的一些肯定性的意见,并约我写一篇谈创作体会的文章。对于同志们的鼓励,我由衷地感谢。对于写经验文章,则因畏难而一再拖延着。后来,《农民日报》要介绍这部小说,也让我配合他们的工作笔谈一下写作经历。对他们的好心,我同样感激;但对他们的要求,却不敢再推脱。我笔墨耕耘操劳了几十年,一直以“写农民,给农民写”为宗旨。《苍生》写的是农民,特意为农民写的,编者代表农民派任务,让我说说有关它的情况,我必须高高兴兴地接受,认认真真地完成,尤其得老老实实地说心里话。可惜,动笔之后又力不从心——写作事、家务事、社会活动事等等,如同成堆成的石头一样,挤着我,压着我,使我难以静下心来做一番认真地、仔细地、全面地回顾、思考总结。结果潦草成章,很不满意。当时跟我的责任编辑吴光华同志商量:等出单行本时,再把那小稿从从容容地重写一遍,把要说的话统统说出来。两个月匆匆过去,书稿校样已经排出,而我想做的事情仍未做成,原因依旧是被“石头堆”、“石头”挤着、压着,几乎没有支配时间的主动权。交稿的限期迫在眉睫,只好再一次潦草应差,把原有的小稿来一遍补修翻新。

 

 

    一部作品从“怀胎”、“孕育”到“降生”,其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作者本人未必能够说得清清楚楚。不过,就我来说,《苍生》有点“特殊性”,是个难孕、难产的婴儿,使我吃了不少苦,并非“得来全费功夫”。所以,对它的“由来”,自然留有一些记忆——可用一句话概括:《苍生》是逼出来;是被逼到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我是个只有三年小学、半年私塾学历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出身的小说作者,建国后的十七年,走的是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主要是三个原因促使我怀上文学的理想:一是消除了战争、赢来和平安定后,政治上解放、经济上翻身使我由地喜悦;二是新的中国,新的农村,新的农民,做出继续做着的、自古以来未曾有过的新事物对我的鼓舞;三是盼望中国、盼望中国农村繁荣富强的心愿,由此产生的想对社会发展起点推动作用的革命责任感。除此而外,搞文学写作的“动力”中,也有名利思想,在一定的时间还很不轻。但,说实话,我的这方面的“名利思想”,恰恰是进了文学大门、进了文艺界之后才被传染上的。

    为了实现文学理想,为了走上成功之路,早在起步那个时候,我就十分明白:光靠三年半学历给予我的文化知识,是不能写成功作品的,是不能迈进文学大门的。文化知识的“先天”不足,由不得我而做“后天”的弥补努力,我则掌握着主动权。我坚持上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我起早贪晚地一边自学文化,一边练笔写作。年间,我不仅读完中学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课本,还读完大学专科的主要课程,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为了学和写,三十四岁前(这一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夜间十二点前没有上休息过,没有睡一个午觉……新社会给我提供的优越条件,我都充分利用了。也遇到一些可以走歪门邪道的机会,我都尽力地避开了。应该说,我没有虚掷光,是有进步、有成绩的。

    我终于学会拿起笔来写作。我这支笔来之不易。我最怕有了拿笔的本领而失掉拿笔的权利。于是乎,小心谨慎,不敢迈错一步。我说《苍生》是逼出来的,这段话,怕失掉笔,是我那“逼迫感”的老根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