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悲喜交加〉序》
(2016-11-23 14:30:28)
标签:
浩然谈创作李纲悲喜交加 |
分类: 著作 |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悲喜交加〉序》
李纲今年七十一岁了,他是我在三河搞文艺绿化工作中接触到的年龄最大的作者之一。
一九九○年三河文联成立,在草拟文学工作者代表名单时,我忽然想到了他。一位老农民,山里的农民,三河唯一的山区里的农民。一大把年纪了,一边务农,还一边写作,虽然体裁很杂,散文、杂文、学术研究、诗歌、歌词、小说等什么都写,但这是初学写作者的普遍现象。他经常到县文化馆来,给文化馆主办的《燕潮文学》小报投稿。因为李纲精通中医,有时应馆里工作人员的要求,还给他们把把脉,断断病,在说说笑笑中,就把病看了,方子开了。不为一分钱,甚至不为半个“谢”字。一来二去,他便和这里的人们混熟了,人们都说李纲这老头不错。所以,一想起他,也就想把他列入名单中。于是我就在写给他的开会通知中,亲手写上了他的名字。
一九九一年《苍生文学》创刊后,一连发表了他的《丧礼》、《快》、《生产队长说亲》三篇小说。
一九九五年的一天,李纲由《苍生文学》编辑部的同志领着来到我在三河的泥土巢。一身崭新的蓝衣、蓝裤,一双干干净净的平口布鞋,也未能掩饰住那瘦弱的身躯和那瘦削的脸上所表现出的老实厚道和历经沧桑。握着他的手,我激动了,这本是我笔下的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之一。而如今,这典型的农民用他几乎握了一辈子锄杠的手拿起笔搞起了文学创作,这是让我感到再亲切不过的事了。于是,我们坐在一个沙发上聊起了冀东的山、冀东的水、冀东的人、他的童年、他的人生以及我的童年、我的人生。最后,他还谈了他今后的创作打算。他说,他想写一部反映冀东山区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是他身边的,他说他很有信心。我就鼓励他说,你写吧,我支持你。临走,我送给他一大摞我专用的八开稿纸。因为我知道,那一本稿纸的价钱,可以让他种上三亩地的红薯。
两年以后,一本厚厚的书稿终于摆上了我的案头,那稿纸正是我当年亲手装在李纲书包里的,李纲的长篇著作《悲喜交加》出炉了。翻开那一页页带有墨香的稿纸,浏览着那一行行并不好看但很工整的字体,揣摩着那一个个忽隐忽现的人物,我的心再一次激动了。这洋洋洒洒近二十万字,包括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符,都是李纲用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生命的体验换来的,它们是李纲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啊。我暗暗发誓,我一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帮助李纲把书出版。
如今,这本《悲喜交加》在三河文联的同志以及社会上几位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就要面世,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
发表于《苍生文学》2001年第3期(改题《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悲喜交加》华艺出版社200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