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中篇小说《赵百万的人生片断》
二
他爸爸给他娶媳妇的那当儿,中国还没有八亿农民。当时人们的口头语是“四万万同胞”。
四万万人的一个大国家,竟让一个小小的日本给侵占了!
“赵百万,快当兵去吧!”身穿蓝色细布大衫的鲍老师,带着学生刷写完爱国抗日的标语,一边往回走,一边高唱爱国抗日的歌子,高呼爱国抗日的口号,发现站在路边看热闹的赵百万,激动而诚恳地鼓动起来,“快当兵去吧,赵百万!”
“您老师可真会说笑话儿!”赵百万先被这意外的言辞吓一跳,随即开口回答:“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我为啥放着日子不过,干那号没出息的事儿?”
鲍老师继续着自己的宣传:“好男儿得誓死保卫国家。咱中国要灭亡了!”
赵百万嘿嘿地一笑:“您可真会吓唬人。天没塌,地没陷,全是好端端的,咋会灭亡呢?”
“日本人都占领了邦均镇,你都没听说吗?啊!”
“唉,兵荒马乱,跟闹蝗虫,跟刮大风一个样儿,别看凶,一阵儿就过去了,庄稼人该咋过日子还得咋过日子。”
鲍老师对自己的一番好心获得这样一种效果,十分地惊讶和懊丧,可又没别的办法,就忍不住埋怨地说:“你们这些农民,实在麻木!实在麻木哟!”
赵百万身强力壮,胳膊腿脚都十分灵活,咋会麻木呢?看他转身离开发愣的鲍老师往家走的时候,抓着长长木杆儿的手多么厚大!两条腿多么“溜索”!两只脚“叭哒、叭哒”的,多么有劲儿!迈进排子门呼喊的时候,他的嗓门多高、声音多洪亮:
“喂,饭熟了吗?”
身上穿着红棉袄绿棉裤,脸上搽着扑粉、点着胭脂的新媳妇,应声出现在草房屋的门口。她用羞羞答答的、掩饰着喜悦和深情的目光,迎着男人穿过小院,走进屋里。
玉米面贴饼子,杂面割豆汤,老腌咸菜,大葱蘸酱,真香真甜,真对胃口!
赵百万往小地桌跟前一蹲,迫不及待地动了手:猛吞猛咽,好似风扫残云,转眼就让他给吃个盆干碗净。
头晌的活儿没做完,撂个半茬儿,既没有觉着累,也没有丝毫困倦的意思,用不着歇晌睡觉。他放下碗筷,抄起木杆儿,一边打着饱嗝儿,一边朝外走去。又象午前那样,他拐出村口,拐到正北的山坡下,拐进自己家的小果树园子里,接续着给树行中间的白薯翻蔓儿。
这儿都是依就小山包的漫漫小坡开拓垒砌的梯田地,一条一条的,向左右弯曲着,朝上方重叠着。不过,从远处向这边观望,既看不到地块,也看不到坝台,全让一棵挨一棵、一片连一片的苍郁茂密的树冠给遮住了。只有临到跟前的时候才能瞧清楚:地中间是柿子树,地阶上是红枣树。正是农历七月初,万物争荣竞长的季节。发个儿的大柿子压弯了枝儿,上颜色的大枣儿红了圈儿;果实没熟,先溢出一股子扑脸呛鼻子的香气。
赵家的果园面积大不,株数也不众多,大小都算上有二十多棵柿子树,两行半枣树。别看少,能养人。养活了好几辈人。据说,这地是赵百万爷爷的爷爷开的,这树是赵百万的爷爷栽的。赵百万的爸爸把地养得挺肥,把树伺候得挺壮,每一年不是收柿子就收枣儿,让主人能够卖了果子换成粮食,贴补着家口不饿肚子,不挖债窟窿,不败家逃荒。守本分、有出息的爸爸,靠这土地和树木,翻修了草房屋,给儿子娶了媳妇;寿终正寝之后,又把完好无损的土地和树木,传给了儿子赵百万。
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大北坡,老少光棍汉可不少;如果把他们集合在一块儿,能成立一个连。有趣的是,凡是在村后边有果树园子的人家,哪怕有很小的地盘、很少几棵树木,都没有熬光棍儿的男子,都不会断子绝孙。由此可见,这珍贵的土地和果树,实在是大北坡农民的命根子!
赵百万在炎炎的烈日下,不停地操作。他那赤裸着油黑油黑的臂膀上,流着汗水,就象铁锅里滚动着油珠儿。他两只大手攥着木杆儿,把长长的白薯秧蔓一棵一棵地挑起,甩开,翻过来。他要不惜力气地把地养好,把树养好;过一年,把小牛换成大牛;再过一年,把房顶的山柴草换成瓦;等手头富裕的时候,把旧被子换上新棉花,好暖暖和和地过冬天。
他想到这儿,十分惬意地直起腰,抹一把汗。他抬起眼睛,立刻看到山坡下的村庄,看到村东头的草房屋顶,看到小院子,看到新媳妇正站在院门口喂鸡。他的心,立刻如同抹了蜜!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