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寡妇门前》
六(1)
这户人家姓曹,当年被土改工作队给划成中农户,日子确实显着肥溜溜的。足五间的大瓦房,前后都有空地方。前院是菜园、水井、猪圈,大门外就是街道,直通东西。街道对过是一片属于全村公众所有的空场子。逢年过节在那儿搭台演戏,春种秋收在那儿举行动员大会。三伏夏天屋里闷热,院子里没风,男女老少都习惯搬个小凳子,或是夹着一卷席头,到那儿坐坐、躺躺,一边乘凉,一边天南地北地聊天。空场子的那一端,紧靠泃河的河滩,静静的树影,闪亮的河水,野鸭子啼叫,鲤鱼尥蹦子,这边的人都能够看清和听见。五间大房的后面,是用土坯墙围成的死葫芦头院子。院子当中间有一棵枝杈繁茂的大桑树,四周栽满了洋槐和小叶杨。因为一棵挤一棵,争着往高拔,全是细长细长的。
王金环的老公公过去是糊匠。他不是给人家裱糊屋子里的墙壁和顶棚,而是给死后的鬼魂儿糊纸人、纸马、纸车和纸的金银财宝。从打一闹日本兵,这边变成了八路军的游击区,工作人员到乡下宣传破除迷信,耍这种手艺就不十分兴隆了。接着土改平分,财主阶级给消灭了,光剩下小门小户,谁办丧事还舍得讲排场?加上他年纪大了,害起老寒腿,就一直在家里蹲了十好几年。王金环的婆婆,也就是那位同宗的七大姑,是个小脚老太太,瘦瘦的,心肠好,信神佛,也有个心口疼的老病根儿。他们两口子一辈子生了十三胎,前边的只站住两个闺女,早就出嫁了,最后边“收作”的时候,落下王金环男人这么一个“老生子”。老两口把他当成宝贝供养着,起名就叫个“宝”字。曹宝念书念到五年级,因为闹一场重病,退下来留在家里干起庄稼活儿。这曹宝老实厚道,也有点儿胆小,不大爱讲话,更没跟谁争吵过。在他穿开裆裤那会儿,爹妈就给他在城关镇找了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给他订了个媳妇。前年选妥了日子准备结婚办喜事儿,两个人一见面就吹了。
据说是从女的那边吹的。可是并非象王金环这样,一见面就觉着曹宝不顺眼。人家嫌曹宝思想落后。那天在县城一个亲戚家相会,互相看几眼,都挺满意。曹宝买了两瓶汽水给女的一瓶,女的都没推辞,接过来就喝。两个人乍开始谈了些家常事儿,也能谈到一块儿。末后是这样谈崩的:
女的问:“你是团员吗?”
曹宝回答:“不是。”
“你怎么不争取入团呢?”
“唉,入那玩艺儿干啥,不顶饭吃,咱也不想干官事儿!”
女的又问:“你们南埝头的农业社搞得好不好呀?”
曹宝回答:“不知道。”
“你自己的体会呢?”
“哼,人多瞎捣乱,鸡多不下蛋,哪如单干,想咋干咋干,多来劲儿!”
最后女的问:“你愿意结婚吗?”
曹宝回答:“愿意。”
“我给你提个条件,你答应吗?”
“答应。”
“你先去当三年兵,回来咱们再办喜事儿。”
“哎呀,那可不是好玩的!赶上打仗,要吃枪子儿的!”
“那就吹!”
“别,别!等我回家跟老人家商量商量。”
曹宝回到家以后,实在为难了。因为他既舍不得丢了媳妇,又没有勇气去当兵。他的父母就这么一个儿子,更不肯撒手让他走。
他爹说:“这个散了,咱们再另选个好的。”
他妈说:“凭咱这个家,挑着样儿找。”
说的容易,办起来可难。这以后曹家搬动了不下一二十个媒人,提到的姑娘,不是这头觉着不合适,就是那头摇头不乐意,一个没订妥,拖了差不多两年。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