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寡妇门前》
四(2)
大车“咕咚咚”地过了泃河上的浮桥,朝着东北方向撒欢地奔跑。日头都高高的了,才赶进山,拐弯抹角地到了酸枣沟的沟门。至此,无论车把式想出多少妙方巧法,也不能把大车从狭窄而又陡峭的石头小路上,赶到王家那破烂不堪的门口。娶亲的人和送亲人一商量,只好把大车停在沟门外,由新娘子王金环的大哥,把早已经穿戴好、并照老规章蒙了红布“盖头”的王金环抱出家门,再抱下山坡,一直抱上车去。
这中间闹出个小插曲,差点儿铸成一场灾祸!
这一带有个自古传下来的规矩:嫁闺女的时候,不论是轿娶还是车娶,车轿停在门口之后,要由新娘子的哥哥或叔叔把新娘子往车轿上抱。这种“抱”的仪式一开始,新娘子就必须放声大哭;要是不啼哭的话,不光婆家和娘家的两头日子都不吉利,看热闹的庄亲们还会在背后笑话,会说这家的姑娘不要脸,乐意嫁汉子。当时,被蒙住头的王金环,光顾听人们议论怎么走大车的事儿,忘记了头两天老妈就叫她哭嚎这样一个重要嘱咐,忘记了每个出嫁的姑娘都得这么装模作样一回。她大哥把她抱起来,她没啼哭;抱出里间屋,她仍然没动声。
紧跟在后边的老妈,见此光景可急了眼:明着给闺女提醒一声吧,当着里外那么多看热闹的人,不好开口;任凭着这样平平静静地去上车吧,该有多羞耻、多丢脸!事后乡邻会咋议论!在这万分急难之中,老太太忽然灵机一动,两步追上正要从堂屋往外迈腿的大儿子,偷偷地把一只手伸在大儿子那只抱着新娘子的胳膊肘下边,猛劲地往上一托。只听得“咣当”一声响,新娘子的头顶着着实实地撞在了上门坎上。
这下真灵,王金环感到一下剧烈疼痛,忍不住地“哎哟”一声,接着便“呜呜”地哭了起来。
王金环的老爹站在院子里,一面陪着迎娶媳妇的新亲,一面暗自焦急万分,直为闺女这不知羞的样儿咬牙发怒,觉着老脸丢尽,无地容身。当他在最关键的时候,终于听到闺女的哭声,这才松口气,放下悬着的心,双手轻轻地捂着胸脯子,暗暗地为闺女祝福:“大吉大利呀!愿你一辈子都过顺心如意的日月……”
在以后的整整一天里,王老头总是没完没了地叨念这句话。他太疼爱他的儿女们呀!直到星星出全,估摸着该是新郎和新娘子入洞房的时刻了,他忽然丢下半天一晚上没有离嘴巴的烟袋锅子,愣一下神儿,不由自主地溜下土炕沿,撩开布门帘儿,走出草顶的屋门。
他站到弥漫鸡粪、羊膻、草灰和猪圈坑里沤肥气味的小院子里,脸冲着山外平原泃河的那个方向,接续着心里边的叨念:
“我苦熬岁月,把你们一个个拉扯成人。这回总算把你安置好了,我死也能够合上眼睛了。安置好了你,就能给你大哥说亲。你大哥成了家,你二哥、三哥的婚事才好办。你就在那边,在南埝头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吧。那儿是你的家,你在那个家生儿育女,将来那块地盘给你养老送终。你别想酸枣沟,别惦着我和你妈。我和你妈,对你算大事完毕,也不再惦着你了……”
到最后,他竟不知不觉地把肚子里的话说出了声。同时,还引出两行又咸又涩的泪水,顺着鼻子沟,簌簌地流进嘴角,再滴答到胸脯上。
老伴儿跟出来,劝他回屋睡觉:“不早了,忙活一天,该歇歇啦!”
“唉,喜日子没到那会儿,心里直盼;喜日子一到呢,啧啧!”心地善良的老头子,忍不住地呜咽,“她这一走,我这心里显着空荡荡的,真叫不好受呀!”
老伴儿说:“咱们是亲上加亲。闺女跟她七大姑手底下当媳妇,跟在咱俩身边有啥两样的呢?”
“是呀。她七大姑会疼她。”
老伴儿说:“人家是大平原,富足户,受不着穷,吃不着苦。人活在世,不愁吃不愁穿就得了,除了这个,还图啥?”
“是呀。那日子肥得冒油。我们要是赶上歉年日子难过,去跟他们摘点儿借点儿花都方便哪!”
老伴儿说:“你亲眼相看的女婿,不傻不苶,能干活儿能过日子,全有了。咱闺女不是金枝玉叶、贵小姐,嫁了汉子,有了依靠,别的还求啥呢?”
“是呀。那小伙子我看着顺眼,穿着是庄稼人的打扮,说话是过日子的话,没有闹时兴的派头。我保管不会让咱闺女挨饿,保管不会跟咱闺女打离婚!”
“这是打着灯笼难找的主儿呀!”老伴儿大声说,“既是这样,你还嘀嘀咕咕地不安生个啥呢?咱那闺女,准能顺心!”
“是呀!是呀!她一定一辈子顺心,过一辈子顺心日子……”
本章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