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第三十一章(1)
(2016-04-30 13:36:29)
标签:
浩然梁秋川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文化 |
分类: 资料 |
《曾经的艳阳天
第三十一章(1)
健康严重透支,身体每况愈下,医生惊诧:如此情况还能写作?不可思议!——与死神几次擦身而过,辛勤耕耘不止,永远离去——数百篇追思怀念文章,吊唁者络绎不绝,盖棺定论——有正气,有志气,农村大地一个有出息的儿子魂归故里。
2008年2月20日凌晨2时32分,父亲抛下他所为之追求、奋斗一生的文学和深深牵挂、关爱的亲人以及千千万万喜爱他的读者,平静、安详地离我们而去。这一次的离去,是一个永远的离去。
父亲一生都在为他的理想和家庭进行着不懈的艰苦努力,几十年来,始终处于一种“拼命”状态,这种过度的透支行为,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的身体过早的垮了下来。
1993年6月,父亲突发脑血栓,右半个身子不能行动,说话也受到极大的妨碍。经过在解放军263医院的住院治疗以及出院后的康复,3个月后就大致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写作,基本上没有留下后遗症。
1996年秋,为了避开干扰,父亲带着相关资料悄悄地来到了古都西安,准备起草他的一部回忆录,也就是众目关注的那段“文革”时期的经历。万万没有料到,就在即将动笔的关键时刻,病魔再一次袭来,父亲突发脑昏迷。经过三天两夜的抢救,终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被蓝天和春水接回了北京。这次大病后,父亲的身体状况下了一个台级,那部计划中的回忆录从此也就再没有条件完成。
自从1993年第一次患脑血栓之后,父亲在每年的冬秋交际,都要到医院作一个疗程的检查和治疗。医生对父亲的健康状况并不很乐观。有一次医生指点着父亲的脑CT片子对春水说:“你看,像筛子一样,长期高血压造成的血管硬化,随时都有危险。”春水着急地问:“那怎么办?”医生回答:“没什么好办法。平时多注意一些,
2002年的6月,父亲再次旧病复发,住进了北京同仁医院。作了半个月的治疗后,病情不仅未见好转,反倒行动越发地吃力。回到家里调养了一些日子,又住进北京宣武医院治疗,仍然没见到疗效,
11月11日,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被急救车从三河送到北京的同仁医院。由于大面积的脑梗,使父亲完全不能动作。
从那时起,父亲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了5年多的漫漫岁月。
父亲对死亡是无所谓惧的,生命处在垂危之中的他,在等候进入病房的时候,还对守候在身旁的春水和我慈祥地微笑着。
父亲不怕死,但怕瘫倒在床上。在父亲身体还比较健康的若干年前,他就曾经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对春水说:“将来如果我得了脑溢血,不要抢救呵。”在父亲看来,活着而不能写作,不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就是一个“行尸走肉”,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就生不如死;而因此给妻子、儿女带来无穷的麻烦,无尽的忧愁,成为一个长期无法摆脱的“累赘”,则将使父亲更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