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秋川:浩然和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们

(2014-12-02 09:23:41)
标签:

浩然

梁秋川

五保

老人

文化

分类: 资料

浩然和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们

梁秋川

 

河北省三河市段甲岭镇有个敬老院。浩然曾在段甲岭镇挂职副镇*长。浩然副镇*长与敬老院的老人们既不沾亲,又不带故,也不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但是,有一股无形的东西,却将浩然与敬老院的老人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这个无形的东西是什么,就请您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吧。

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农村的土地承包了,生产队解散了,集体经济也被分光了,只剩下一些享受着五保的老人没有人要,面临着绝难的境地。

形势变了,集体经济没了,难道就让这些为集体奉献了半生的五保老人绝难死吗?镇党*委决定,建立一家敬老院,将这些老人养起来。于是,一九八一年“段甲岭镇敬老院”成立了。

镇里的财政也不宽裕,拨发的资金有限,但老人们毕竟衣食无忧,有了依靠,可以安度自己的晚年了。

浩然一九八六年底来到段甲岭镇,挂职副镇*长,为了不占用一个现职的名额,后来被聘为名誉镇*长,再后来,搬到距段甲岭镇二十里外的县城里安了家,一直居住了近二十年。

浩然自从知道镇上有个敬老院,知道了它的来历后,便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

浩然是个作家,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创作,办起“文艺绿化工程”后,时间就更为紧迫,为了农村的业余作者,许多时候不得不舍弃自己的创作时间。而日益增多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更让浩然觉得时间的匮乏,恨不得自己分身有术,能同时变成几个人。有的时候,就像戏班赶场一样,一天连续东奔西跑地参加好几个活动,让浩然觉得自己的时间不是被撕成一条一块,而是被剁成了碎末。

在这样的情况下,浩然也没有忘记敬老院的老人们,总是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带上一些食品或是日用品前去看望,尽自己的能力给予他们一些温暖。梁秋川:浩然和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们


浩然关心着敬老院的老人们,关心着他们的吃,关心着他们的穿,关心着他们的用,关心着他们的住。浩然到敬老院,老人们的住室以及菜园、猪圈,是他常去的地方,他还曾亲手为老人们在住室里贴上带去的年画。他在十几年里去过多少趟敬老院,给那里的老人们送去了多少物品,没有过详细统计,也难以说得清。

一九九零年一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是农历除夕。门庭若市的人来人往已经绝迹,这让浩然感到轻松愉快。吃过午饭,浩然搬过两个纸箱子,往里面装着麦乳精和水果罐头。从京城来此地照顾刚刚出院母亲的女儿春水,看到父亲在忙碌,就过来帮忙。她问父亲:“装这些东西干什么?”浩然回答:“去镇上敬老院看看那些没儿没女的老人们。刚过世一个,还有十一人,每人一份。”箱子装满了,浩然又从柜子里拿出两瓶他平时没舍得喝的茅台酒,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不让他们尝尝,他们怕是一辈子也不会喝到这茅台酒呀!”为了不惊扰县里和镇上的同志,浩然与女儿春水将纸箱子绑在自行车上,从县城的家里骑往二十里外的敬老院。到了敬老院,浩然熟门熟路地挨门给老人拜年、送礼物,最后拿出那两瓶茅台酒递给院*长:“晚上,你代我敬老人们一杯。”在顶着西北风往回骑车的路上,春水想着敬老院里那些眼花耳背反映迟缓的老人问父亲:“他们都知道你吗?”浩然若有所思地摇摇头,“没儿没女的,虽说吃穿不愁,也够寂寞的。只要他们能多感到些温暖,咱们就没白来。”梁秋川:浩然和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们


这一年,浩然的长篇小说《苍生》获得了“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北京和平解放4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的文学优秀作品奖,得到奖金一千五百元。浩然没有把这笔钱存入银行,也没有自己花掉,而是用它们购置了敬老院的老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套服、内衣、毛巾、鞋袜、收音机以及一台组合式收录机。浩然为老人们穿好套服,看着他们像孩童一样兴高采烈,高兴地说:“五保老人把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养育了我们这些不是后代的后代,现在他们老了,理应受到人民的尊敬和关心。我拿出作品奖这点钱,是微薄的,只表示一下心意,因为我并不富有。我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养成一种‘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梁秋川:浩然和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们


当然,浩然送给老人们的食品也好,用品也罢,也不完全都是自己掏钱购买的,也有着一些人“想方设法”送给他的“礼物”。

有一年刚过完春节,一个当地的个体户趁浩然外出不在,送来了一些水果和白酒。浩然回来后看到这些东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马上给那个人写了一封信。浩然在信中写道:

 

看在乡亲的面子上,你的礼物我收下了,你的心思我明白了,你的目的也同时达到了。所以,请以后不要在我身上再费心;你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到我家或镇政*府坐坐、聊聊,但像今天这样的举动不能再重复。……我明日抽空把你的礼物如数送给敬老院。那里居住着的孤寡老人们,虽然不是英雄模范,也不是曾经显赫一时的有地位的大人物,但他们一生都默默地劳动,苦熬岁月,把青春和智慧都掏给了段甲岭这块土地,曾经用汗水种植了难以计数的五谷,养育了并不是他们骨肉的段甲岭的后代,创造了今天,支援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我想我这么做,你不会有意见的吧?在同一座山前、同一块土地上活过来的我们乡亲中那些穷者、老者、弱者,才是我们有钱或有力的人应该惦记、同情、关心和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的。……”

 

据说,那个个体户看到浩然写给他的信后受到教育,对敬老院也有所资助。

一九九一年底,浩然曾为段甲岭敬老院题词:“敬老爱老养老,天道地道人道”。这幅题词被镌刻在敬老院大门的两侧。

在已经进入老年社会的今天,希望能有更多的如浩然这样的人,敬老爱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老人们送些温暖,让老人们能够在幸福安逸的生活中,安度自己的晚年。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