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早期习作小说之《八月十五》(节选)
(2014-06-15 09:27:48)
标签:
浩然早期小说八月十五习作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早期习作小说之
《八月十五》
(节选)
八月十五的夜晚,圆圆的月亮比昨天个要亮上十倍,小梁庄的农民们都欢欢喜喜的过中秋节,可热闹哩!
大宋的互助组晚上开座谈会,连过节再把这一年的生产检查下。组里的桂娥拿来三升粳米,大宋割四斤肉,张大叔打的烧酒,刘德拿来的粉条和作料,就在大宋家做。做饭时大家一齐下手,和面的和面,剁肉的剁肉,烧火的烧火,不一会饭做熟了。大家都坐在葫芦架下,桂娥的婆婆也参加了他们这晚会,还有大宋的媳妇和他们小柱子,大家都围在这桌子上就吃开啦。刘德吃饭总也不会坐下,多时也是蹲着,桌上有一盘炒鸡蛋,还有一盘山药炒肉,其他黄瓜和大碗肉啦。吃饭时一人言声没有,就听见筷子响,只有大宋媳妇一劲让桂娥婆婆:“大娘夹菜吃吧。”“吃吧,没有人做客。”吃完饭,桂娥、小翠帮着大宋媳妇把桌子收拾净了。大宋媳妇由屋挎出一篮子鲜货,从老远就闻见香扑扑的,“昨个集上就买来了,我怕小柱子看见,叫我给锁柜啦。”说着放在大家面前,里头有沙果、甜梨,还有洋葡萄、瓜子,小翠一边由屋往外端茶一边喊大宋媳妇:“大嫂子,快给留点,不许你都给我大哥吃喽。”大宋媳妇笑嘻嘻的说:“该死的,我给你留也不给他留哇。”说着抓一把果子递给小翠。大家一边吃着果子,一边喝着茶水,有的说,有的笑;大宋开头对大伙说:“今个咱们一来过八月节,一来是咱们大家在这一年里头得到什么了,有什么教训?大伙说说。”
初手大伙觉着挺作难,没的说,张大叔头一个说:“在这一年我闹清楚,工人老大哥对咱农民领导是真不差,先头北京、大城市一解放,区上开会说工人领导咱,我思想真不通。想咱农民要不种地,工人哪,谁也活不了。过了这一年,把我这个榆木疙瘩解开了,就拿种棉花说吧,要没工人老大哥,一个桃也甭想摘。”大宋接过来说:“往后建设新中国,全得靠着工人领着,给咱们造好使的机器,叫咱们省劲,过好光景。”大家一言一语摆起春耕种棉的事情:春天种棉开始,刘德和大宋给军属桂娥代耕,桂娥也是个青年团员,在支部里大宋还是小组长呢。张大叔是小翠的爹,张大叔岁数大,做活不大挺个啦,全靠闺女小翠。他们四家为了使家里和军属的地都种好,桂娥和大宋在支部会上先结成了互助小组,带动了青年群众刘德和小翠搭上互助组,代耕组变成互助组。播种时候全组种十五亩棉花,凭着冬天下雪那点湿底苗儿都出齐啦,可是天一直旱起来没下一个雨点,全组人整天盼望着,特别是张大叔比别人还发愁,眼看苗儿要旱干啦,他想如再不下雨就要旱死啦,等着种晚棒子吧,于是他便和闺女小翠商量:“眼看苗要死,咱们找大宋商量商量吧,到底咋办吧。”晌午饭后,张大叔放下筷子就去找大宋,可是大宋赶集还没有回来,大宋媳妇和小柱子正吃饭呢。张大叔坐在炕沿吧嗒吧嗒的抽烟,想起棉花:“如果棉花长不好,全家人的一年日子算完啦。”正说着听见外边大宋嚷:“大叔在咱家呢吗?”张大叔已接出去:“你回来啦?”大宋说:“我到您家找去,说上这来啦。”说着两个人走进屋子。大宋把东西放在炕上说:“大叔,这回可不用发愁啦,我今个赶集,供销社里有不少的水车,是咱们工人老大哥给运来的。咱组买一架,安在地里,棉花保证旱不死。”张大叔惊奇的问:“那东西好使吗?”大宋说:“可好使啦!邦均镇四外庄差不多都买啦。”张大叔又问:“咱这大春天买的起吗?”“工人老大哥早打算好啦,知道咱们没力量买,贷给咱们三年还清。”大宋说完,张大叔低头算了算说:“可以,咱们开小组会商量一下吧。”当天晚上小组会大家都同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