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谍影何时消?

(2013-02-18 20:54:50)
标签:

人格

余则成

007

教育的悲哀

发达国家的教育

http://s3/mw690/a69f765cgd5ff45a807e2&690

校园谍影何时消?

曹声明

 

   “嘘!余则成来了。”坐在窗口的一位女生,急速地向同学们打了个手势。霎时,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室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脸上的盈盈笑容瞬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当那位被称为余则成的同学走进教室时,映入他眼帘的则是一张张严肃的脸,一双双冷峻的眼,一只只写字的手。面对校园里这充满灰色幽默的一幕,我们不得不轻声问一句:一个同学能把一个班级立刻转换成冰火二重天,这是教育的喜悦,还是教育的悲哀?

    那位叫余则成的同学,是某校初一年级二班的班长,因为他肩负着班主任耳目的重任,所以他不得不经常向班主任打小报告,于是,同学们背地里把电视剧《潜伏》中的主人公余则成的绰号送给了他。而同年级一班的班长更牛,他获得了西方银幕上赫赫有名的谍报王007的殊荣。只要班主任不在,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全在余则成、007的那双警觉的目光监视下,不管是鸡毛还是蒜皮,均是小报告的内容。但是,你还不能责怪他们无能,因为校园根本侦察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来。不过也偶有例外,有次,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单独叙了一会儿小话,班主任的办公桌上马上放上了一份某两个同学私下谈恋爱的重要情报。班主任沉不住气了,不问青红皂白的对二位同学一顿训斥,好心的班主任,就是这样轻易地炮制了一桩冤案。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惜,不少聪明的班主任,却常常在不经意间,把风平浪静变成了暗流涌动,我们的班主任能看到,想到吗?

    同学们知道了班长身兼情报工作任务之后,要么是敢怒不敢言,要么是巴结讨好。假如,同学们不清楚谁是余则成、007,那情况只会更糟。全班一定会弥漫在互相猜疑,互相戒备的紧张气氛之中。同学之间的信任关爱一定会荡然无存。全班同学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王熙凤,“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这无形之中扭曲了学生纯真的心理,改变了他们求真务实的人生轨迹。余则成、007出现的唯一好处是降低了班主任的管理成本,班主任即使高高在上,也有余则成、007这些小班主任在时刻盯着。但是,班主任的省心节力,却又加倍的放大返回到同学的身心上,变成沉甸甸的精神包袱,道理就是如此简单明了,这种现象尤以小学初中多,年级越低情况越严重,这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越大。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这可能是那些靠情报来管理学生的班主任们意想不到的结局吧!

    余则成、007的谍影活跃在校园里,这固然于老师僵化守旧的管理方式有关,但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小校园就是大社会的缩影。近些年来,一切向钱看的风潮早已刮进了校园,教育越来越行政化,教学越来越分数化,最后演化成了分数唯上的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蜕变成了空喊几句政治口号的点缀。当分数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学校的生存时,谁有本领去摆平应试和素质这一对欢喜冤家?

    放眼世界,看一看发达国家的教育,我们就可以知道二者之间差距何在。美国的小学是没有学生干部的,中学和大学也全是采取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学生的事学生自己办,实在解决不了老师才出面。自由、平等的思想从小就扎根在他们的脑海里。在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下,校园里绝不会有谍影晃悠的。007只会出现在他们的银幕上。初到美国校园的中国人,常会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因为美国学校的课堂上总是乱哄哄的,学生可以随便讲话。但是,正是这看似杂乱无序的课堂里走出了许多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直到今天,那群随便讲话的学生们,依然执世界科技文化之牛耳。中国学校课堂上这群悄悄的正襟危坐的学生们,至今依旧是沉默寡语。诺贝尔科技奖他们无言,世界级的发明创造他们无声,这不该我们好好的反思一番吗?

    余则成、007出现在中国的校园里,深刻地揭示了我们教育管理的滞后。严厉的管制,必然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只能培养出循规蹈矩的乖孩子。封闭式的教学,只能产生一台台考试机器。只有在自由、宽松,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欢快地放飞自己的思维,才有可能闯进科技的新天地。对比中外教育的现实,我们可以知道;没有独立的人格,就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独立的思想,又何来科技的创新,文化的繁荣?我们又拿什么去代表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因此,余则成、007就是中国教育管理的一个象征,当他们的谍影在校园里彻底消失时,也就是中国教育同世界接轨的那一天。但是,这一天,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