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腊鸡、干鱼、驴板肠:明代的“地域黑”

(2016-04-05 18:37:04)
标签:

杂谈

明朝弘治年间,兵部职方郎中陆容至迁安,好友刘廷珪欲设宴款待,陆容戏谑称“有驴板肠即赴”。当时士大夫之间有个习俗,互相以对方家乡风土所讳相谑。刘廷珪是河南卫辉人,明代称河南人为“偷驴贼”或“板肠”。这个典故源于明初。当时学士宋濂过洛阳,洛阳士人久仰宋濂之名,挽其留宿,宋濂不从,遂藏其驴。宋濂觅驴不见,遂作诗曰:“蹇驴掣断紫丝缰,却去城南趁草场。绕遍洛阳寻不见,西风一阵板肠香”。河南人的“偷驴贼”绰号遂从此传开。

明朝类似的地方性绰号还有管江西人叫“腊鸡”。古代地方官员进京,必携带大量土特产四方馈赠。“腊鸡”的绰号是讽刺江西人到北方,多携带腊鸡作为土仪礼品。不过这个绰号的由来比河南的“偷驴贼”更早,元朝便称江南人为“腊鸡”。亲历元末时代的叶子奇在《草木子》中说:“(元朝南人)在都求仕者,北人目为腊鸡,至以相訾诟。盖腊鸡为南方馈北人之物也”。甚至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北京的一些中央部委官员仍戏称赣省官员进京为“板鸭来了”、“笋干来了”。

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和赵翼的《陔余丛考》记录了明代两京十三省人的绰号,比如《陔余丛考》记录说,明朝多称蜀人为“川老鼠”,形容其擅钻;称湖广人为“干鱼”,形容其善做咸鱼。但是大多数绰号的由来无从考证,甚至明代本朝人就已经“莫知所始”。

畿辅(北京周边)人:“响马”

河南人:“偷驴贼”或“板肠”

山西人:“瓜”

山东人:“侉”

江南人:“水蟹”

苏浙及徽州人:“盐豆”

江西人:“腊鸡”

陕西人:“豹”

四川人:“鼠”

湖广人:“干鱼”或“干鱼头”

福建人:“癞”

两广人:“蛇”

云贵人:“象”

明代文臣以籍贯相取笑的例子还有很多。成化年间,户部尚书杨鼎(陕西人)与右都御史林聪(福建人)同坐,林聪戏曰:“胡儿十岁能窥豹”(杨多须而年少),杨鼎对曰:“癞子三年不似人”。正德年间,吏部尚书焦芳(河南人)过李东阳邸(李是金吾左卫军籍,祖籍湖广),见檐下晒干鱼,笑曰:“晓日斜穿学士头”,李东阳回敬说:“秋风正灌先生耳”(俗语“秋风灌驴耳”)。

嘉靖年间,官场中这种“地域黑”的段子尤其多。比如内阁大学士严讷为常熟人,面麻;高拱为河南新郑人,文章多在腹中起草。有一次二人相遇,高拱戏曰“公豆在面上”(苏浙人绰号“盐豆”),严讷回曰:“公草在肚里”。吏部尚书李时(河间任丘人)调侃首辅夏言(江西贵溪人)曰“腊鸡独擅江南味”,夏言回曰“响马能空冀北群” 。权相严嵩为江西分宜人,某次过生日时,江西在京士绅群往致贺。严嵩身材较高,“长身耸立”,诸士绅则俯身趋谒,惟独高中玄在一旁“旁晲而笑”。严嵩问其为何发笑,高中玄说:“忽然想起了韩昌黎的诗,‘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严嵩大笑,众人亦哄堂大笑。严嵩、夏言等权臣并不以“腊鸡”为忤,可见这种绰号与河南人“偷驴贼”一样,并不完全是贬义的骂人话。而官员士大夫之间遇到以籍贯相戏谑的场合,也大多是巧言应对,一笑了之。

http://ww4/large/a68d6077jw1f2m06loynxj21kw12inan.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