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60年星座号航母火灾
http://s1/mw690/00336wGHzy6LjZkOZqMc0
1960年12月19日,美国海军星座号航空母舰的舾装工程已经完成了90%,它的右舷紧靠纽约海军船厂的系泊码头,准备竣工。当时舰上机库甲板临时安装了燃油柜,供辅助柴油机-发电机使用。燃油柜容量为4500升,火灾发生时还剩有1900升。
上午10时30分,当升降机卸载金属屑箱时,不巧碰倒了机库内放置架上的钢板。钢板受撞后碰坏了燃油柜底部的开关。燃油开始流出,逐渐漫流机库甲板,并通过升降机的升降道进入下甲板,在这里燃油碰上焊接后的高温金属,随后燃烧起来。大火很快沿舰内孔道蔓延,席卷到机库甲板和飞行甲板,并从起火中心向舰的首位窜去。由于横舱壁走廊甲板(低于飞行甲板的第二层甲板)有许多未堵塞的电缆孔,使火焰更加猛烈扩展。甚至在关紧水密门后也未能从孔后限制住火势的发展。
火灾开始后不久,伴有屡屡浓烟的大火已在舰中部出现。这时机库已经全部着火。大火向全舰和船厂蔓延,火焰高度竟达几十米。平时消防队员的呼吸装置一般可用45分钟,而此时只能用上20分钟就无法使用。起初试图用舰上设备如泡沫发生器和喷水系统来灭火,但没有成功。后来,救火任务由布鲁克林海军基地和纽约港口及城市消防队来担任,很快派来了拖船和消防船。他们往舰上浇注了15000吨消防水,其中约80%的水通过污水和排水系统排出舷外,但仍有一些舱室注满了水。
这时要迅速解决从舰上撤退和营救人员的任务。由于该舰建造工程接近完成,舰上有各种专业的人员,火灾这天共有4200人,大多是船厂员工。当时无线电发出命令“全体人员迅速离开本舰!”由于舰上通信联系不好,因而许多人未能听见。大多数人看见舰上起火后,还在打听怎么回事。工人们通过各种办法已离开舰。但在主火源区,出口实际已经被封闭。有些人跳到冰上,或沿着缆索爬到靠舰的驳船。舰上的2台起重机也分别将人员从舰上运到码头。需要指出的是航母的飞行甲板要比码头高出20米以上。
火灾发生之后不久,纽约城里下了大雪,船厂码头也被厚雪和薄冰覆盖,这使得救人工作更加困难。舰上尚未来及撤走的工人为了避火而跑进舱室,躲在里面将门紧闭,等待营救。火灾持续了12个多小时,在纽约市和海军基地消防队的共同努力下才将火扑灭。由于这场火灾,死亡50人,受伤数百人。该舰舰体和机械等部位遭到重大破坏,物质损失约5000万美元。延误工期7-8个月。
http://s1/mw690/00336wGHzy6LjZmdvrOd0星座号上45毫米厚的飞行甲板,其装甲铺板已有190米变形,变形程度为波形长24米,最大弯曲挠度约250毫米。调查指出,火灾时飞行甲板下的温度已达600度,但是高温作用区甲板铺板的式样分析表明星座号的钢板仍保持最初的机械性能,没有因临界高温而改变,这是因为甲板上厚铺板的高热容和甲板下的热绝缘层两者的共同作用。于是决定不更换飞行甲板上已变形的铺板,而采用原地矫正的方法,绝大部分铺板并不拆卸,而是用千斤顶矫正。至于处在大火区的飞行甲板,由于其构架破坏严重,需要拆卸更换。19毫米厚的走廊甲板也遭到严重损伤,约120米长需要更换。飞行甲板和走廊甲板之间的大多数横舱壁也需更换。31毫米厚的机库甲板与飞行甲板的变形相似,它们的距离才几十米。这层甲板一部分需要原地修理,有些则需要更换。飞行甲板与机库甲板均未断裂。舰体主要的支承构建没有遭到破坏。在火灾后的四个星期,对舰体挠度的测量指出,挠度增加不大于38毫米时,这被认为是完全允许的。此外,由铝合金制的横舱壁和围壁,由于处在火灾区受到严重破坏,因而需要完全更换。在这些部位还要更换热绝缘和噪音绝缘层,它们因火灾和浸水而遭到了破坏。
星座号的机械设备损坏严重。首部弹射器全部已经不能再用。由于火灾,几乎所有铜管已变形,铬钼钢制的管道系统破坏尤为严重,在温度800摄氏度以上时,其性能就已变化。承建厂为此调查了该舰的机械设备,根据他们的建议送厂或就地修理或更换。在修理过程中制订了管系合格鉴定的标准。根据该标准,有关材料制造的管系必须在以下温度更换:1.315摄氏度(镍铜、镀锌钢和碳素钢);2.260摄氏度(铜和黄铜);3.93摄氏度(电木)。电气设备,尤其是电缆也受到破坏。带聚乙烯绝缘的电缆和同轴电缆对于受热特别敏感,已经完全不能使用,大部分需要更换。战斗情报中心的仪器和相邻舱室的电子设备也遭到了破坏。大部分无线电仪器覆盖上了很厚的一层烟尘。遭水破坏的仪器大部分被更换。在修理战斗情报中心时,采用了引线配电盘,盘上安装导线和连接件,供代换暂缺的仪器使用。在新仪器上舰后,将它安装在指定位置并接入电路。这种方法能在新仪器上舰前就可以使用,从而加快了舰的修理过程。
为了加快修理工作,船厂还采用了其他方法。例如,成立了专门配套小组去签订关于新设备的合同,大部分设备可以从仓库或根据现行合同获得。又如,采取了破损小零件不修理,用新零件更换的方法。在修理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之一是如何清洗严重破坏后弄脏的设备。为此,造船厂安装了专门的清洗传送装置。该装置由带液体和辅助机械的贮藏箱组成,采用超声波、高压空气和烘干等方法除去破损设备上的污物,然后将清洁的设备送往装配台修理。这种装置使用后,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资金。
星座号发生火灾后,美军方公布了关于新舰和改装舰防火安全上的新规定,要求新舰应设置火灾报警系统,检查工人消防知识水平、教会消防队员灭火方法、严禁舰上存放易燃物品。建议将这些物品贮存在驳船或者工厂码头,并采取一定的防火措施。然而在这些新规定中没有专门谈到关于限制使用木料的问题。因为木料会使舰上火灾加速蔓延。有人认为金属板也很危险,有时在电流转差和触电时会引起人员的伤亡。另外,对舱壁上电缆通孔,作为增加防火孔盖的规定,以防止火灾发生后在舰上伸展。
星座号航空母舰的火灾教育了美国人,但是这种教训是以无数人员的伤亡和大量财产的损失作为代价来获得的。最后应指出的一点是,在此事故以前,建造中的星座号仅在一年时间内便发生过42起火灾,足见纽约海军船厂人员忽视防火规定之状况。
http://s1/mw690/00336wGHzy6Lk0a226Qc01966年奥里斯坎尼号火灾
这次火灾发生在越南沿岸北部湾。1966年10月26日,奥里斯坎尼号航母正准备派出飞机去轰炸北越沿海地区,飞行甲板上正在检查飞机准备弹射的情况,机库内飞机也在检查和调配,舰内舱室人员各就各位。
0727时,右舷机库首部的弹药库突然引爆了一枚镁信号弹。爆炸的原因是有一枚信号弹拉线不巧搭在一名水兵的肩上,被挂在水密门上,该信号弹拉线被拽出后开始冒烟。由于惊慌失措,水兵不慎误将这枚燃烧的信号弹投进了装有700枚信号弹的箱子内,然后接上了水管消防系统,希望以此扑灭火焰。然而这起了副作用,因为水与燃烧的镁接触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氢。这名水兵忘记、或者不知道镁的这个特性,结果造成该舰失火。
航母损管部门马上发出火灾报警,并组织了与沿舰体猛烈蔓延的大火的斗争。不久之后,火舌席卷了机库首部和邻近舱室。由于火势发展迅猛,全舰安全受到威胁。因为大火正向燃料舱和弹药库逼近。舰首部舱室充满了刺鼻的浓烟,要想从这里撤走人员极为困难。火灾发生之后几分钟,信号弹箱也发生爆炸,这使灾情更加恶化。随后火舌奔向两架直升机,并已接近液态氧的存放处。只有使用水管才能避免危险的氢气爆炸。过了一段时间,从舰艏取来消防水管,但是发现水管被烧坏,于是只得从舰尾部再拉来完好的水管,耽误了不少时间。
http://s1/mw690/00336wGHzy6LjZutMmkc0为避免弹药爆炸,奥里斯坎尼号舰员将许多吨航空炸弹、导弹和其他易燃物品抛出舷外。由于部分20毫米炮弹在消防队员的活动区爆炸,致使不少人员伤亡。救火人员在机库内卸下飞机和直升机上的武器后,将它们运往飞行甲板,使其远离逼近的火焰。在飞行甲板上,再将这些飞机移到艉部,因为艏部已有灾情。与此同时组织了搜寻队去搭救已被大火包围的舱室中的人员,并探查了与大火相邻的舱室。在将受伤和烧伤的病员送往飞行甲板后,用直升机将他们运往不远处的星座号航母,在该舰上对伤员给予必要的治疗。此外,为了自救还采用氧气呼吸装置;为了将机库甲板下已着火舱室的人员救出,使用了单人潜水呼吸用具。
奥里斯坎尼号从起火到扑灭经过了8小时。火灾死亡44人,受伤41人,4架攻击机破损,2架直升机损坏。舰首部机库和舱室,弹射器,飞机升降机和电气设备均遭到严重破坏。
这场火灾扑灭后,奥里斯坎尼号驶向苏比克湾基地进行小修,随后去美国进行彻底修理,花了数月时间。该舰舰长以下列一段话来评价这场火灾的后果:这次悲剧是可怕的,但它也许可能发展得更坏。如果没有全体舰员的果敢和英勇行为,人员伤亡势必更大,舰机破坏也势必更为严重。奥里斯坎尼号的起火和美国攻击航空母舰上的其他火灾,若从评价美海军指挥能力的角度看的话,表明了指挥官对航空母舰的防火安全不是得心应手的。为了提高安全而采取应急措施,这正是从低水平安全角度提出来的任务。
http://s4/mw690/00336wGHzy6LjZzEXAL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