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有位女子发了这样一篇微博:
http://s5/mw690/00336wGHzy6KM5qHkzOa4“其实,我是蛮喜欢吃甜品的,也许这跟我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吴越之地。小时候,母亲每煮一道菜,她都会放少许白糖,然后菜肴总是清淸淡淡、甜甜蜜蜜,如西湖醋鱼、糖醋排骨、红烧肉…我们是瞧不起吃辣的人的,因为只有干体力活的人才吃辣--咸辣好下饭。估计,是历朝历代吴越地区人养尊处优者居多也。”
现在总结中国人的口味,常有人说“南甜北咸”,即北方人嗜咸,南方人嗜甜。但是所谓“南方”所指的范围应当加以明确。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就曾写道:“食品之有专嗜者,食性不同,由于习尚也。兹举其尤,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即以浙江言之,宁波嗜腥味,皆海鲜。绍兴嗜有恶臭之物,必俟其霉烂发酵而后食也。”可见即使是南方人,也未必全都嗜甜味菜肴。
宋朝沈括《梦溪笔谈》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宋明帝好食蜜渍鱁鮧,一食数升。鱁鮧乃今之乌贼肠也,如何以蜜渍食之?大业中,吴郡贡蜜蟹二千头、蜜拥剑四瓮。又何胤嗜糖蟹。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现在许多研究者根据这段记录,认为古代中国人的饮食好尚是和今天相反的,北方人嗜甜、南方人嗜咸,两晋“衣冠南渡”,以及唐朝动乱年代中原士族南迁,把嗜甜的口味带到了南方。
但是对于沈括的这个说法,古人也有不同意见。比如南宋《嘉泰会稽志》里就有这样一段:“旧说乌鲗有碇,遇风则虬前一须,下碇。一名缆风鱼。风波稍急,即以须黏石为缆,遇大鱼辄噀墨,周其波以卫身。害若小虾鱼过前,即吐墨涎惹之。南越志曰‘乌贼怀墨而知礼’。其肠名鱁。宋明帝好食蜜渍鱁。然古所谓糖蟹,如‘何(太祖庙讳)【何胤】嗜糖蟹’,锺岏谓‘蟹之将糖,躁扰弥甚’之类,皆谓糟蟹耳。当时语如此。沈存中【沈括】以为蜜渍鱁之比,又云北人嗜甘,故鱼蟹加糖蜜,皆非也。好食蜜渍鱁鮧乃宋明帝,岂北人耶。今淮浙贡酒渍车螯柱,谓之蜜丁,曾子开有蜜丁诗,然实未尝用蜜也。蜜鱁类此。史官妄加渍字尔。”可见(南北朝)宋明帝喜欢的“蜜渍鱁鮧”也不见得就是用蜜渍的乌贼肠子。
说到“我们是瞧不起吃辣的人的,因为只有干体力活的人才吃辣——咸辣好下饭”,这是简单直白的想法。明朝万历年间谢肇淛就曾说:“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今天皇帝所吃的东西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不过是鱼肉猪牛,多加调味品罢了。明末太监刘若愚也曾在《酌中志》里说“凡宫眷、内臣所用,皆炙煿煎煠厚味”,“其香油、甜酱、豆鼓、酱油、醋,一应杂料,俱不惜重价自外置办入也”。此外明朝宫廷御膳中还有麻辣活兔、迎霜麻辣兔等菜肴,原料中也有大量的盐、花椒、胡椒等调味品,可见明朝宫廷菜的口味也是偏向于咸、浓、厚、重。如果说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匠是“干体力活”,那起码万历、崇祯诸帝口味偏重的原因显然不是“咸辣好下饭”
http://s4/mw690/00336wGHzy6KM5zzoC713万历、天启年间的翰林院官员张鼐在《宝日堂杂钞》里记载了万历末年光禄寺的一份御膳原料底档,抄录如下,可见明末宫中饮食情况之一斑:
【乾清宫膳】猪肉二百廿一斤八两,鹅三只,鸡四只,火熏肉五斤,鸡子五个,面一百九十五斤,香油六十斤,奶子三十斤,白糖七斤四两,黑糖十二斤,面筋一百五十个,绿笋八斤,豆腐一百十四连,腐衣四斤,豆粉十六斤八两,豆菜八斤,香蕈十二两,麻菇十二两,茴香十四两,木耳十二两,杏仁八两,花椒十一两,胡椒三两,红麴二合,芝麻一斗,清绿豆一斗二升,赤豆一斗,核桃三十二斤,红枣十五斤,生姜一斤十两,土碱廿二斤。每日共银二十四两三钱八厘三毫九丝七忽五微,每月共银七百四两九钱四分三厘五毫二丝七忽五微。
【御膳】猪肉一百廿六斤,驴肉十斤,鹅五只,鸡三十三只,鹌鹑六十个,鸽子十个,熏肉五斤,鸡子五十五个,奶子廿斤,面廿三斤,香油廿斤,白糖八斤,黑糖八两,豆粉八斤,芝麻三升,青绿豆三升,盐笋一斤,核桃十六斤,绿笋三斤八两,面筋廿个,豆腐六连,腐衣二斤,木耳四两,麻菇八两,香蕈四两,豆菜十二斤,回香四两,杏仁三两,砂仁一两五钱,花椒二两,胡椒二两,土碱三斤。每日共银十六两一钱六分二厘五毫五丝八忽六微,每月共银四百六十八两七钱一分四厘一毫九丝九忽四微。
【慈宁宫膳】猪肉一百二斤八两,羊肉、羊肚、肝等共折猪肉四十九斤,鹅十二只,鸡十六只,鹌鹑二十个,鸽子十个,驴肉十斤,熏肉五斤,猪肚四个,鸡子廿个,面二百九十六斤,香油四十六斤,白糖三十八斤,黑糖六斤,奶子六十斤,面筋廿三个,豆腐十个,香蕈二斤八两,麻菇二斤八两,木耳二斤,绿笋三斤,石花菜一斤,黄花菜一斤,大茴香四两,盐笋四斤,水笋十三斤,小茴香四两,花椒二两,胡椒六两五钱,核桃三十斤,红枣二十二斤,榛仁三斤八两,松仁十两,芝麻二斗六升,赤豆一斗二升,清绿豆一斗四升,土碱二十二斤,豆菜四斤,葡萄六斤,蜂蜜二斤,甜梅六两,柿饼六两,山黄米四升,醋二瓶。每日共银二十六两六钱七分八厘三毫四丝三忽七微,每月共银七百七十三两六钱七分一厘九毫六丝七忽三微。
【坤宁宫膳】猪肉五十五斤八两,羊肉、羊肚、肝等共折猪肉二十二斤,鹅五只,鸡十只,猪肚二个,鸡子十个,面一百五十一斤,香油十三斤六两,白糖五斤,黑糖九斤,奶子二十斤,面筋十五个,豆腐二个,香蕈八两,麻菇八两,绿笋一斤,花椒二两,胡椒二两,核桃十五斤,红枣十斤,榛仁一斤,松仁十两,芝麻一斗三升,赤豆六升,清绿豆五升,土碱十一斤,豆菜二斤。每日共银十一两五钱伍分九厘五毫四丝,每月共银三百三十五两二钱二分六厘六毫六丝。
【翊坤宫、景阳宫膳】二分。猪肉五十斤八两,羊肉、羊肚、肝等折猪肉十八斤,鹅五只,鸡十只,猪肚二个,鸡子十个,面一百五十一斤,香油十三斤,白糖五斤,黑糖九斤,奶子廿斤,面筋十五个,豆腐二个,香蕈八两,麻菇八两,绿笋一斤,花椒二两,胡椒二两,核桃十五斤,红枣十斤,榛仁一斤十二两,松仁十两,芝麻一斗,赤豆六升,清绿豆六升,土碱十一斤,豆菜二斤。每日共银十一两一钱八分五厘七毫四丝,每月共银三百二十四两三钱八分六厘四毫六丝。二分共银六百四十八两七钱七分二厘九毫二丝。
【永和宫、储秀宫、永寜宫膳】猪肉十五斤,羊肉十斤,鹅三只,鸡五只,熏肉五斤,猪肚二个,羊肚二个,鸡子十个,面二斤,香油二斤三两,白糖二斤,黑糖二两,奶子四斤,面筋一个,豆腐四连,香蕈八两,麻菇八两,绿笋八两,胶枣一斤,赤豆六合,豆菜一斤。每日共银三两一分三毫九丝五忽。每分一月共银八十七两三钱一厘四毫五丝五忽。三分共银二百六十一两九钱四厘三毫六丝五忽。
【和嫔等嫔膳】猪肉十斤,羊肉十斤,鹅二只,鸡四只,猪肚二个,羊肚二个,鸡子十个,面二斤,香油三两,面筋一个,豆腐四连,绿笋八两,奶子四斤,胶枣一斤,黑糖二两,赤豆六合,豆菜一斤。每日共银一两七钱七分二厘六毫九丝五忽,每月共银五十一两三钱七分九厘一毫五丝五忽。三分共银一百五十四两一钱三分七厘四毫六丝五忽。
【荣昌公主、慈庆宫皇太子、储秀宫瑞王、寿寜公主、咸福宫后惠王、桂王膳】猪肉十五斤,鹅二只,鸡四只,猪肚二个,鸡子十个,面二斤,香油三两,乳饼八两,胶枣一斤,黑糖二两,面筋一个,豆腐一个,水笋二斤,豆菜一斤,赤豆三合。每日共银一两五钱五分四丝五忽,每月共银四十四两九钱五分一厘三毫五忽。六分共银二百六十九两柒钱七厘八毫三丝。
【慈庆宫皇太子、福王、储秀宫瑞王、咸福宫惠王、桂王五处】每处一日蒸点心,三日一进各样干果、点心、火熏,六日一进面糖、蜜鲜果等。白面十斤十四两,白糖三斤二两,香油一斤四两六钱五分,蜂蜜一斤十两七钱,酥油一两三钱三分,核桃四斤八两,荔枝十一两,圆眼十二两,栗子一斤八两,胶枣二斤,葡萄一斤十两七钱,梨三斤,芝麻二合七勺,赤豆一升七合,土碱五两三钱,熏肉一斤十两七钱。每日共银一两一钱八分七厘九丝七忽五微,每月共银三十四两四钱二分五厘八毫二丝七忽五微。五分共银一百七十二两一钱二分九厘一毫三丝七忽五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