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秉生--高考中的“不等”问题的解法探索(一)教案(工作室2012年月4月11日活动)

(2012-06-23 15:45:45)
标签:

教学案例

分类: 工作室动态

课题:高考中的“不等”问题的解法探索(一)

课型:探讨课

学校:南头中学 班级 :高三(2)班 教师:万秉生 时间:20120411第五节

1.教材分析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工具,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之一.高考试题不仅测试有关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而且还测试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上看,选择、填空题主要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线性规划为主,解答题主要以不等式与函数、数列、导数、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的问题为主,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近些年也不乏出现一些与不等式相关的新题型,重点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等”问题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归纳思想等。“不等”问题涉及到的数学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和数学归纳法等。

高考中的“不等”问题涉及面非常之广泛,本节课重点探索“如何比较两个函数的大小”问题。

2.设计理念

(1)盯住高考方向,以实用为主,让学生学有所得;

(2)激励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比较两个函数大小的意义,掌握比较两个函数大小的常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研究、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协作交流意识及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两个函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方法选择。

5.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及线性规划等基础知识,也初步接触了判断两个函数大小的问题,本次课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索总结判断两个函数大小的方法。

6. 教法分析

(1)启发引导;

(2)归纳总结。

7. 学法分析

(1)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

(2)系统归纳,概括总结。

8.教学设计

一、引课

1、学习《2012考纲》中有关内容;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二次方程间的联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会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4)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

(5)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会解(证明)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6)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以及数学归纳法;

2、引课: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工具,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之一.高考试题不仅测试有关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而且还测试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上看,选择、填空题主要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和线性规划为主,解答题主要以不等式与函数、数列、导数、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的问题为主,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近些年也不乏出现一些与不等式相关的新题型,重点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中的“不等”问题涉及面非常之广泛,本节课重点探索“如何比较两个函数的大小”问题。

三、解题思路探索

(引导学生分析、探索、交流、总结)

1 (2012年 广一模节选)已知http://s15/middle/a67fa5134c31eeb48ae6e&690

解法分析:作差法(常规解法)

解题过程:略

2 已知http://s4/middle/a67fa513079e97deed6f3&690

解法分析:最值法

解题过程:略

例3 已知http://s14/middle/a67fa5134c31eeb84a0ad&690的大小.

解法分析:搭桥法

解题过程:引入辅助函数http://s5/middle/a67fa5134c31eeb955d44&690(下略)

四、解法归纳总结

判断两个函数大小常用方法有

(1)作差法;

(2)最值法;

(3)搭桥法。

五、课堂练习(尝试、巩固、提升)

1.求证:当http://s10/middle/a67fa5134c31eeba824f9&690

2.已知函数http://s13/middle/a67fa5134c31eebce2bfc&690的大小.

3.已知http://s11/middle/a67fa513079e97dfcab0a&690

4(备用)2011年全国卷改编)

(Ⅰ) 设函数http://s10/middle/a67fa5134c31eec0034b9&690

(Ⅱ) 证明:http://s14/middle/a67fa5134c31eec0dfc4d&690

解:(Ⅰ)http://s9/middle/a67fa5134c31eec197e48&690

http://s9/middle/a67fa5134c31eec4c3f68&690

http://s5/middle/a67fa513079e97e0a7144&690

(Ⅱ)由(Ⅰ)知:当http://s16/middle/a67fa5134c31eec8d2a6f&690

在上式中,令http://s9/middle/a67fa5134c31eeca7a848&690

六、课堂小结

(1)判断两个函数大小的问题,只有常法而无定法,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解题的信息和线索,一定藏在题中!

七、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1-10;选作:11; 限时:60分钟

课后作业 班级 姓名

1.设http://s16/middle/a67fa5134c31eecb31a4f&690的大小关系是( )

A.http://s12/middle/a67fa5134c31eece4be3b&690

2.设http://s15/middle/a67fa5134c31eed30febe&690的导函数,

http://s11/middle/a67fa5134c31eed3c722a&690时,有( )

A.http://s7/middle/a67fa5134c31eed7d6336&690

C.http://s11/middle/a67fa5134c31eed8ca25a&690

3.设http://s8/middle/a67fa513079e97e2dbb27&690的最小值为 ( )

A 8 B 4 C 1 D http://s5/middle/a67fa5134c31eedc7e644&690

http://s6/middle/a67fa5134c31eee15da05&690内(含边界)

运动时,目标函数http://s7/middle/a67fa513079e97e368a26&690取得最大值的一个最优解

http://s4/middle/a67fa5134c31eee387933&690的取值范围是 ( )

A.http://s12/middle/a67fa513079e97e3936eb&690

C.http://s12/middle/a67fa5134c31eee4b92ab&690

5.若直线http://s3/middle/a67fa5134c31eee616402&690,则:

A、http://s16/middle/a67fa5134c31eee8e3ebf&690

6.若不等式http://s1/middle/a67fa5134c31eee8fe2b0&690对于一切非零实数x均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7.已知函数http://s9/middle/a67fa5134c31eeeb27988&690的取值范围为_____.

8.已知http://s4/middle/a67fa5134c31eeecd4ce3&690

9.求证:http://s6/middle/a67fa513079e97e4aa865&690).

10.(2011年 深一模节选)已知函数http://s5/middle/a67fa5134c31eeeeb5bc4&690

(Ⅰ)当http://s13/middle/a67fa5134c31eef09f8ec&690的大小;

(Ⅱ)求证:http://s12/middle/a67fa5134c31eef28979b&690).

11.(选作)已知数列http://s15/middle/a67fa513079e97e54a99e&690.

(Ⅰ) 求数列http://s12/middle/a67fa5134c31eef4edf5b&690的通项公式;

(Ⅱ) 求证:不等式http://s4/middle/a67fa513079e97e585e83&690成立;

(Ⅲ) 求证: http://s1/middle/a67fa5134c31eef825980&690

9.板书设计

高考中的“不等”问题的探索(一)

http://s6/middle/a67fa513079e97e5b4355&690常用方法 解法探索

1、 例1 例3

2、

3、 例2

10课堂实录

课堂录像(DVD格式)上的实况文本记录(课堂录像光盘刻录完以后再记录)

11教后反思

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感悟、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的总结、感悟和反思等等(上完课后再总结)

12课例点评

工作室指导专家,名师,学员评课记录分类汇集(评课结束后作专题汇总)

(工作室2012年月4月11日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