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永词两首之《雨霖铃》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初探

(2013-05-08 18:39:41)
标签:

小课题

文言文

必修四

分类: 2012年小课题研究

            柳永词两首之《雨霖铃》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初探

                  高陵县第三中学   王花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的必修单元,主要内容为古典诗歌之宋词鉴

赏。本单元分别选取了宋词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作品。宋词的鉴赏角度,一般还是从作者、背景,景、情的角度出发,侧重一些

重点的表现手法的探究,作者情感的表达,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下面就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几首词的问题设计做一下探究与整理。

《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婉约派的艺术风格;

2、了解作者柳永及其生平;

3、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人深沉的离别之情;从而热爱生活、珍惜现在。

 2、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佛说人生七大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古人讲:“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见,人生自古伤别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宋代,和词人柳永一起来感受这份传承千百年的离别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离别诗词里的名作《雨霖铃》。

1、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提问、启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那么,通过课下的积累,你对柳永的了解有多少呢?

明确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设计意图】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作者、及背景。

2、初步感受 

①、听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同时发挥想象,看在你的想象中,能否看到“词中之画”?  

 、大家一起读,读出情感。  

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感受到的情景描绘成画面。

初步感受,先入为主,发挥诗词的形象性特点,创设氛围。

总结:大家描绘的都很美,我们一起为离别排列一个层次:别前----别时----别后

【设计意图】初步理清情感层次,便于近一步的分析。

3、深入探究情感  

刚才我们通过读想象了词中三幅优美画面,下面我们重点来品味这首词的情感,并试着弄清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①、找出主旨句?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②、文中哪些句子体现离别之情?  

明确:帐饮无绪  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   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③、作者怎样表达这种离愁别绪的?  

 明确: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实景)  

       烟波  暮霭  杨柳  晓风  残月(虚景)  

       渲染离别之情  

【设计意图】从诗歌意象入手,近一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进而由景入情,分析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基本的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起到指导阅读的作用。

4、分析技巧  

①、阅读这首词,试分析其艺术特色?

明确:本词采用了借景抒情、虚景实景相结合的手法来传达词情的。

②、我们应该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

明确答题要领: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  

明确: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景物染上主观色彩,以景传情,达到情景交融。全词表达的是伤离别的情感,作者选取冷落的秋景作衬托,如“寒蝉”“长亭”“骤雨初歇”等,渲染离情别绪。总之,本词写景,都是为抒情服务的,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设计意图】表现手法是鉴赏诗歌必须的步骤之一,也是高考中的考点之一,在教会学生分析表现手法的基础上,也要明了答手法题时候的要领和层次,就是所谓的答题要有章法。

5、赏析名句  

明代词评家贺裳说,柳永此词有“千古俊句”,请问是哪一句?你能找到并试分析它的妙处吗?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  赠柳惜别,缕缕离愁  

     “晓风” 清秋的晓风是凉的,写出别后凄凉  

       “残月” 透出凄清冷落之感  

词人运用经典的诗歌意象“酒”“柳”“月”, “酒醒”写出离人饮酒,

为的是消愁,“晓风”秋日早晨之风,风凉,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刻,“晓风”意味着“离”。“残月”月光是冷的,残月的光更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  借景抒情的写了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情别绪。

  【设计意图】巩固鉴赏诗歌的手法:意象、意境、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依依不舍的深情。

6、跟着配乐让我们带着感情一起把文章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宋词自古和歌而唱,用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心中对诗歌的感受。

7、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离别的场景,愿意和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完成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离别,以及生活中小小的挫折,珍惜现在,珍惜眼前人,做好现在的自己。

8、课外作业  找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强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