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修论老子

(2022-03-16 11:28:01)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读
                  奥修论老子
          我谈论佛陀--我爱他。多少世纪以来,多少世以来,我一直爱他。他非常美,绝美,美极了。但是他不在地球上,他不在地球上行走。他在天上飞,没有留下脚印。你无法跟随他,你从来不知道他在哪里。他象一片云。有时候你会碰到他,但那是偶然的。他是那么精纯,以至于他不可能扎根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存在是为了某种更高的天堂。在这一点上,他是偏面的。在他里面世间和天堂不会相遇;他是天堂的,然而世间的部分失去了;他象一团火焰,美丽,但是没有灯油,没有容器,你可以看见那团火焰,然而它在越升越高,地上没有东西把他拉住。
  我谈论老子就完全不同了。我和他没有关系,因为即使是关系也需要一个距离。我不爱他,因为你怎么可能爱你自己呢?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就象谈论我自己一样。我的存在跟他完全合而为一。
老子只是反映生命。他不给它增加任何东西,他不在里面选择;不管它是什么,他都只是接受。
据说孔子去看过老子。老子是一个老人,孔子比较年轻。老子几乎没有名声,孔子则几乎名满天下。皇帝君王经常传他进宫;有智慧的人也经常向他请教。他是当时中国最有智慧的人。但是渐渐地,他肯定感到他的智慧对别人也许有用,但是他自己并不快乐,他没有达到任何东西。他已经成为一个专家了,对别人也许有用,但是对他自己没有用。
   听说有一个叫做老家伙的人,孔子就去看他。当他遇到老子的时候,他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具有伟大的悟性、伟大的理智完整性、伟大的逻辑锐力的人,是一个天才。他可以感觉得出那里有某种东西,但是他抓不住它。模糊地,神秘地,有某种东西;这个人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尽管他看上去绝对地普通。有某种东西被隐藏着;他带着一个宝藏。

  孔子问:"你怎么看待道德?你认为怎么样才能培养出好的品质?"--因为他是一个道德家,他认为如果你培养出一个好品质来,那就是最高的成就了。

  老子大笑起来,说:"只有在你不道德的时候,才会出现道德的问题。只有在你没有一点品质的时候,你才会想到品质。有品质的人完全忘了品质存在的事实。有道德的人不知道'道德'这个词的意思。所以,不要那么愚蠢!不要试图去培养,只要自然。"

现在我们来看经文: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首先,我要告诉你们一个故事,关于经文是怎么被写下来的,因为那会帮助你们理解。老子活了九十岁--其实,除了生活以外,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过。他活得很完全。有很多次他的门徒要他写作,但是他总是说: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可以说出的真理马上就变得不真实。所以他什么也不愿意说;他什么也不愿意写。那么,门徒跟他在一起做什么呢?他们只是跟他在一起。那就是satsang 的意思--跟他在一起。他们和他一起生活,他们和他一起活动,他们只是吮吸他的存在。他们试着在靠近他的时候向他打开;他们试着在靠近他的时候不想任何事情;在他身边,他们变得越来越宁静。在那种宁静里面,他会碰触他们,他会来到他们身边,他会敲他们的门。
老子生活在宁静里。他总是避免谈论他所达到的真理,他总是拒绝应该为后代留下记录的想法。

  在九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门徒。他向他们告别,他说:"现在我要到山上去了,到喜马拉雅山去。我要到那里去准备死。在你活着的时候,跟人们一起生活是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是好的,但是当一个人接近死亡的时候,进入完全的单独是好的,这样你就可以在你绝对的纯粹和孤独里移向本源,而不被世界所污染。"

  门徒们感到非常非常难过,但是他们能怎么办呢?他们跟着他走了好几百里,但是渐渐地,老子把他们都劝回去了。然后他一个人穿越边境,边境的守卫把他关了起来。那个守卫也是老子的门徒。守卫说:"除非你写一本书,否则我不会让你过境的。你必须为人类做这件事情──写一本书。那是你必须还的债,否则我不会让你过去的。"于是老子被他自己的门徒关了三天。

  这很美。这充满深情。他被强迫──那就是这本小书,老子的书,《道德经》诞生的过程。他不得不写,因为门徒不让他过境。他是守卫,他有这个权力,他可以不让他过境,所以老子不得不写下这本书。他在三天之内把它写完了。

  这就是那本书的第一句话: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这是他必须说的第一件事情:任何能够说出的东西都不可能真实。这是这本书的引言。它只是让你警觉:接下来就要有语言文字了,不要成为语言的牺牲品。记住无言的(wordless)东西。记住不能通过语言、通过文字传达的东西。

  真理为什么说不出呢?困难在哪里呢?真理说不出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真理总是在宁静中被了悟的。当你内在的谈话停止的时候,它就被了悟了。而那个在宁静中被了悟的东西,你怎么可能用声音把它说出来呢?那是一种体验。那不是一个思想。如果那是一个思想的话,它就可以被表达了,这并不困难。一个思想无论有多么复杂,总能找到一个方法去表达它。最复杂的爱因斯坦的理论,相对论,也能用一种符号表达出来。这没有问题。听的人也许理解不了。但这并不重要。它可以被表达。

     开悟就是一个人完全觉知到自己内在的空,并且不和它斗争;相反,他还要享受它,因为它是喜悦的。通过享受自己的空,他变得可以和别人共同享受;别人也能享受,别人也能来加入他的奥秘。他的门是打开的,他邀请朋友和爱人,他准备分享,他准备给予。当你给予你的空时,你不会害怕给予,因为你不可能耗尽空。你继续给予,你继续给予,你继续给予──它永远在那里,你不可能耗尽它。只有有限的东西才能被耗尽,所以它们会产生吝啬──你害怕给予。一个感到自己是空的人,他何必害怕给予呢?

  我不赞成悲伤和拉长的脸。我在这里不是要让你们变得更烦恼──你们已经太烦恼了。我在这里不是要给你们更多的悲伤。我在这里是要唤醒你们进入真正的喜乐,那是你天生的权利,那是你本来就可以得到的。但是你已经忘记怎么去接近它了,而且你正朝着错误的方向走:你在某个它不在的地方寻求它;你在外面寻求它,而它在里面;你在远处寻求它,而它在身边;你在遥远的星球上寻求它,而它就在你的面前。

  在宗教里,可能出现过成千上万个老子,但是没有什么被解决了。你们必须自己一个又一个地去了解它。它不是科学。科学可以创造经典、理论,但是宗教不能创造经典和理论。它是一种亲身体验。你不可能把它降低为一个理论,它太微妙了、太细致了,你不可能这么做。

 生命是一个韵律。你吸气,你也呼气。你不可能一直吸气、吸气再吸气──你会死的。你不可能一直呼气、呼气再呼气──你也会死的。你必须呼吸,你必须保持一个平衡。吸气的数量必须和呼气的数量相等──这样你才是健康的。入世的生活是吸气,出世的生活是呼气。它们两者必须在一起。

  人们到我这里来问我:"你点化的是什么类型的出家人呢?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类型的出家人。这是什么类型的出家呢?人都住在家里,做他们的生意,上他们的班,在工厂里工作,他们有妻子和儿女。这是什么类型的出家呢?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是的,你们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但这是唯一正确的出家,这是唯一平衡的出家。这是唯一具备呼吸和谐的出家。

   老子没有上帝,没有人格化的上帝,来惩罚任何人。它只是道。道只是一个法则、一个普遍的法则。如果你随顺它,你就快乐,如果你违背它,你就变得不快乐。事实上,不快乐是一个征兆,就象快乐是一个征兆一样──它是你怎样运动的一个征兆:随顺道还是违背道。

  当你随顺道的时候,你是快乐的、喜悦的、庆祝的。每一刻都是一种快乐、一种欣喜。生活似乎就象诗歌一样。每一刻你都看见一些东西在开花、在成长;每一刻你都看见你所感激的一千样东西。你是被祝福的。

  保持在当下──你要聪明一点。尽可能完全地经验它,然后你就会知道没有死亡。因为一个不担心明天的人是不知道死亡的──他变成不死的。因为死亡是明天──生命是今天。

  死亡在未来,生命总是在现在──这就是退休的意义。如果你想要我翻译"退休"这个词的话,我可以把它叫做出家。你必须退休,但不是在生命的尽头;要每天退休,要每时每刻地退休。当你享受了一刻,它就是退休,它就是通过退休享受,它就是出家。

  当你从办公室回到家里的时候,把办公室留在办公室里。不要把它留在你的脑子里,否则你就会头痛──肯定会头痛!那么大的一个东西,一个办公室,你居然把它留在脑子里!它太重了!整个市场都在你的脑子里──它太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转载]桑雅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