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捎东西

(2021-03-30 06:38:34)

捎东西

张亚凌

巷子里有个在西安工作的大哥,为人很是厚道。每次回老家,总有人托他捎东西给西安的亲人。

二十年前,他自个开车回来,便有更多的人让他捎更多的东西。一大捆葱,一包袱弹好的棉花,一桶纯菜籽油,甚至一袋自家磨的面粉。最夸张的一次,是后备箱装满了,后座放满了,连副驾驶上下都堆满了,俨然一辆超载小货车。

他没在跟前时,大家偶尔也会提起让他帮忙捎东西的事。

“有车哩,又不是人跑哩,多简单的事,抬个腿,踩个油门。

说得轻巧,好像做起来也是轻而易举好像车烧的是涝池里的雨水而不是油。我很不喜欢听他们嚼舌头,不说滴水不提涌泉,至少得有点谢意吧。

对那位大哥,我是充满好感的。他是我们巷子里考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吃公家粮,又没一点架子。最最重要的是,大哥来我家时说,凌娃要考到西安的大学,哥到车站接你,送你到学校。听得我心里甜滋滋的,考大学的动力一下子变得极为简单——为了大哥的接和送!

         88年,我真的考进西安的一所大学,接到通知书后,欢天喜地地从大哥的家里要来联系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大哥真的到车站来接我跟父亲,事实上有校车接新生,我们还是跟着大哥哥走了。大哥帮我办理了手续,又带我们在学校外面的饭店吃了饭,最后带父亲离开。

其间有次他接我去他家吃饭,来回路上坐车倒车,用了三个钟头。可能是为了消除我的拘谨缓解气氛吧,他还给我说谁家的谁在哪里,谁家的谁在哪里。我脑子里冒出的想法竟然是:他每次哪里是捎东西,是为了别人一点东西,自己一次次走的路比从老家到省城还要远。

若干年后,我也在西安工作了。西安更大了,去个不太远的地儿,开着车遇到路堵,有时接近两个钟头。也就是那个时候,常常就想起他给乡人们捎东捎西的事。

逢年过节在一起聚聚时,大伙儿依然少不了说起在外的人。

“家里吃不完,在外面掏钱买人家的不合算。”会算计的女人们说。

娃一个车,方便了多少人?”比大哥稍微年长一点的人说,话语里能听出谢意。

“车轱辘转,多远的路都是牙长一点。”想象最丰富的恰恰是村里最闲散的人。

以为车在烧水?以为所有人的时间都多得没处打发?

就是因为他们老是理所当然地让大哥捎东西,我有点不喜欢村里人了。以为西安就是村子这么大?以为送个东西就像饭后散步?以为谁都有饭后几个钟头散步的时间?东郊到西郊绝不是从村东踱步到村西那么近,不管远近就让人捎一捆葱都不如专门买十捆送过去。

又是多年后,有人找我帮着写篇文章,当我听到她说“对你就是提笔写几个字的事”时,又想到了大哥捎东西的情形。

刊于《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1年第1

715399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中学      张亚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的形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