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压岁钱的记忆

(2016-02-23 06:37:58)

回忆也是一种过滤,留下的,尽是幸福。

  压岁钱的记忆

江小鱼(张亚凌)

 40多年前的关中农村,对于还是一个孩子的我,压岁钱,是春节里的头等大事。

五分,一毛,这是压岁钱里常见的数字。自然,有“常见”,也有“例外”:两毛,印象里来自很亲近的人,比如——父母,那是初一早上一睁开眼就能讨到的欢乐;五毛的奇迹也是有的,一次去几百里外的外婆家,碰到母亲多年没见过的在天津工作的表妹,她爱怜地给了我五毛钱,那真是语言表达不了的狂喜;一块?就算了吧,只要你能说出谁见过一块的压岁钱,我愿意当着她(他)的面趴在地上“汪汪”叫。母亲常说,12岁以后就不发压岁钱了,就长大了。一想到压岁钱,就本能地拒绝长大。

40多年后的今天,关于压岁钱的记忆,依旧那么清晰那么生动。

                                                (一)

       对门的梨花婆婆就不像母亲说的那样,12岁以后就不发压岁钱了。她有五个儿子俩闺女,我记事时,她家老大跟我父亲年龄差不多,最小的也出嫁了好几年。梨花婆婆每年都给她的孩子们发压岁钱,哪怕五分。梨花婆婆家的日子一直不是很好,捉襟见肘。她却是儿时直到今天我见过的唯一一直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的长者。

      曾很是好奇,就大着胆子问梨花婆婆:咋还给那么大的娃们发压岁钱。婆婆摸着我的小脑袋笑了,她说,爹妈在,80岁也是娃娃,也需要爹妈的祝福跟疼爱。她还说压岁钱就是压着风压着浪,让娃们一天天一年年平平安安。

       梨花婆婆的孩子们都很本分,脑子也不活络,每家的小日子直到今天也不是冒尖的,可儿孙们的孝顺,是村里人有目共睹的。

      是形式会成为一种约束,还是关爱在自然延伸?

                                                  (二)

       那时,来家里拜年的亲戚一般都会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家里来了亲戚,小孩的小心眼就活动起来了,会无端地在亲戚眼前跑来跑去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亲戚就发压岁钱了。倘使亲戚没发压岁钱,我们是断断不会离开家的,唯恐发压岁钱时被忘记,——有的亲戚是起身离开时才见着孩子发压岁钱。

       家里来了亲戚,却没有收到压岁钱,小孩们会很不开心的,好像亲戚眼里压根就没有自己。这种情形,在我家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只是听别家的孩子嘟哝而已。不过,也有点奇怪,总有个别个别的亲戚,明明我们一直都在家,总能在我们不注意时将压岁钱给了母亲,等她们走后,再由母亲发给我们。我们原本有点不开心,立马就烟消云散。

       多年后,一次说到压岁钱,我顺口问母亲,为啥有的亲戚不亲自给我们发压岁钱,等他们走后才让你发。母亲笑了,说有的亲戚家特别穷,根本就没钱给压岁钱,有钱没钱亲戚都一样。既怕你们因为得不到压岁钱而看不起人家,又怕你们因为没有得到压岁钱觉得自己不金贵。亲戚走了,我就替人家发了。

       真是难为了母亲。她做事总是很仔细,想呵护得太多。

                                                 (三)

       其实那么在乎的压岁钱,并不属于我们自己。“这是我挣的,一块三毛五。”通常总是我的最多,交钱时也很得意。“我的,九毛。”“我,一块一毛。”

       年,终于过完了,我们会将压岁钱整理好,交给母亲。多少不一样源于母亲见我最小,出门给亲戚家拜年时偶尔会带上我。说“偶尔”,因为很多时候,不论我冲着想象中的压岁钱怎么闹腾,她也不会带我的。我就想不通,人家亲戚来我家,有几个孩子带几个孩子,她都发压岁钱,她咋就那么别扭,走亲戚很少带我们。如今想来,她是不愿意让亲戚为难,免去发压岁钱。记忆里,似乎亲戚家都比我们家条件差,都不富裕。

       每每我们上交压岁钱时,母亲就开口说话了:这不是你们“挣”的钱,这是大人的祝福,给没给钱,钱多钱少,心里都惦记着你们,不能拿发的压岁钱多少说远近。亲戚亲戚,都亲都近。进了咱家的门就是咱家的客,你们都要有礼数……

细细想来,关于压岁钱的记忆,都是美好的,不在钱的多少。

           刊于《中国气象报》218

715399   陕西合阳城关中学    张亚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