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与实质
(2014-07-23 19:22:52)刊于《今晚报》7月23
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决定连任竞选美国总统。在密尔沃基,就在登台准备演讲时,刺客从人群中冲出,一枪击中他的胸部,鲜血浸透了大衣。人们要送他去医院,他却坚持演讲90分钟,直到演讲结束才去就诊。
或许你会觉得,受伤后坚持演讲可以体现硬汉精神,会拉到更多的选票。结果是,罗斯福输掉了大选。
一个不顾惜自己生命的人,不会有爱心面对民众——透过表象思考实质的,是理智的西方人。
一个女教师,为了冲刺高考,加班加点辅导学生。她那无私的奉献精神,学生夸赞,家长称颂,社会认可。她所带的班级高考成绩突出,本人也获得“高考有功之臣”的美誉。
你会觉得她的人生是充实的,生活也应该是幸福的。事实却是,她被自己家人拒之门外。原因很简单,女儿有病,她却牺牲休息时间辅导学生,置女儿于不顾。
关注表象多于实质的,是感性的我们。
表象不全是实质的自然流露,实质也不尽显示在表象里,除非纯粹的表里如一。
前一篇:可怜的人
后一篇:我邮寄现在,给三十年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