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思课堂课题研究推进工作室”的工作计划
(2019-08-17 20:30:01)
标签:
转载 |
东营市实验中学
“学思课堂课题研究推进工作室”的工作计划
为了推进我校学思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推进工作,完成课题在更深层次上的探索与研究,形成我校卓有成效和极富特色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推进工作室对现在及以后的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现向各位老师通告如下:
一、第一阶段(2014.10.20——2014.12.30)
主要任务:
(一)学思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
1.“学”“思”含义及溯源
2.学思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3.学思课堂教学的实施原则
(二)学思课堂教学环节的建构研究
学生:预学(发现问题:学案、检测等)——组学(合作:讨论、展示等)——自学(研讨、自测)。
教师:激思(创设情境、问题驱动等)——导思(启发、点拨等)——反思(总结、反馈等)。
问题导入“快”而“趣”——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思有价值。
教师讲解“精”而“当”——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教法得当。
合作探究“细”而“透”——引发好奇,人人参与,研得充分。
练习反馈 “精”而“活”——符合学情,螺旋上升,练有所得。
拓展作业“广”而“实”——个性指导,人文批改,做有所获。
(三)学思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四)学思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小组学习
3.学生探究学习
(五)学思课堂模式下教研组建设研究
(六)学思课堂中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研究
近期主要活动:
活动名称:问题启动
活动时间:——两个周(11月01日——11月15),
1.活动内容:各学科针对现行课堂教学,认真反思,并提出具体的问题,需要改进的环节有哪些?
主要范围:教学目标的设置,怎样才能体现本节课的“学”与“思”;
课堂教学开始时,如何明确而又清晰地提出问题?情境是否需要设置?(文科)从知识联接的角度,提出问题,可不可以?(理科)
在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时,学生的思维是否出现停顿、中断、歧途等情况?如何诊断学生学习的状况?在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时,老师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并进行合理适时的引导?如何进行作业的精选与检查反馈?
2.各学科对课堂进行问题式的真实反思与搜集。
3.学科负责人要对提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类,整理,归纳。
4.问题上交时间为:2014年11月15日。
二、第二阶段(2014.11.20——2015.06.20)
主要任务:
各学科学思课堂教学研究
(一)语文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1.教学环节的建构与实施(体现“学”与“思”的教学环节的建构与操作流程)
“三思”阅读课型:激思——导思(扩思、深思)——述思
“读思”写作课型:激思——
2.积极语用:重构语文教育的范式(从接受到表达,课堂教学重点的转移)
3.平等对话:让思维更深刻(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在于思维的训练)
4.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尝试
(二)数学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1.教学环节的建构与实施
“导学研”新授课型:
“学练测”复习课型:
2.教学活动的开展
3.课堂观察:教学评价的实施
4.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尝试
(三)英语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1.教学环节的建构与实施
2.小组互助: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
3.“三级”评价:促使学习效果的反馈与巩固
4.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尝试
(四)物理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五)化学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六)政治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七)历史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八)地理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九)生物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主要活动:
1、学思课堂教学设计评比;(2014年11月20日-2014年12月10日)
2、学思课堂磨课比赛;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4年12月12日-2015年1月15日
第二阶段:2015年3月1日-2015年5月1日
3、学思课堂论文评比。(2015年5月10—6月10日)
三、第三阶段(2015.07.10——2015.09.20)
主要任务:
(一)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二)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强调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前各学科学思课堂的研究进度不一,但应该考虑几个问题:
首先,对以前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梳理,没有进行研究的学科,可以根据现在的要求,迅速展开研究的安排与布置:
一是围绕“学思”两个字,反思各学科在知识点、能力点,梳理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
“留”与“改”——现在各学科课堂中,哪些做法、教法是高效的,应该留下来,坚守住,同时,这个问题也要进行思考:这些做法如何才能做透,做精,做细,做出特色,做出境界。哪些环节、哪些教法还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是什么,应该进行改变,应该进行怎么样的改变。
“讲”与“学”——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的课堂,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老师。课堂时间是由老师活动的时间与学生的时间构成的,这两者并不是完全截然分开,泾渭分明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从根本层面上讲,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开拓,应该是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这里的“讲”不是宣讲,更多的是老师在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新知识的起点是什么,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什么困难,如何点拨学生克服困难,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的“讲”是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教师如何讲,也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快的“学”与更好的“学”。
“实”与“形”——改的是方法,是形式,但在改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到“实”上,这个实,就是学生的“思”,考虑这些改变有没有围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更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思”。
其次,要确定实验教师人员
组成“学思课堂教学改革小组”
主要任务:1、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磨课、讲课。
2、收集课堂改革的资料素材(文字、图片、视频、微课等)
3、
第三、要确定实验班级及相关数据
对班级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的数据统计
(1)学习状态;(2)学习习惯;(3)学习效果;(4)班级现状等方面。
第四,要确定自己的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要明确实验方向:课堂环节;讲解:点拨:小组:合作:探究:作业:等等。
2、要确定实验的变量:
(1)教学内容的确定;(2)教学中对“学”“思”的侧重;(3)作业质与量的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