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老师加好学生,为什么不等于好课堂?

(2021-10-23 10:05:02)
标签:

数学教学

分类: 数学课堂

今天下午再去听村小老师的课。今天这位老师换了个地方,用的是中心小学六年级某个班部分学生。

听说这个班学生很不错,老师素质也很不错,但今天这节课上,他和学生基本就没融合起来,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感觉学生还是收着的,老师也是收着的。所以上课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理解得不十分到位。

好老师加好学生,为什么不等于好课堂?

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磨合。为什么需要磨合呢?

说到底,教学是一种交往的艺术。是由教师、学生、要学习的材料,以及周围的客观环境揉和在一起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还需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以及学生和学习材料之间的互动,甚至,它还包括老师和环境、学生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因此,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节课,背后需要太多因素的相互融合。融合得好了,才会像发酵成功的面团,有滋有味。

而这诸多因素的恰当融合,都需要艺术。

先拿最直观的教师与学生的融合来看。教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见地也会有自身的局限性。以这位老师为例,工作近五年一直在村小,从来没有外出讲过课,今天来到乡镇中心小学上课,基本上是离开教室的第一次上课。对他来说,这种场合和这个环境以及这群学生,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因此,面对有着无限可能性的课堂,他心中暗自打鼓,有些紧张、放不开都是正常的。对学生来说,每个孩子也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其中不乏学生平时在教室里表现优秀,但如今走出教室,来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场所,面对一位不熟悉的教师,和一大堆未知的知识,他们作为未成年人,心里更是打鼓。他们要适应新老师的语言、表情和表达习惯,要适应全新的课件和学习内容,要适应周围听课的老师。对六年级的他们来说,轻易不展露自身的思维,也是正常的。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没有一定份量的前戏,没有一段时间的暖场,没有教师热情的呼唤和引领,学生至多会释放出一半的能量。更多的东西,他们会隐藏起来,不愿意在这个课堂上展示。而学生一旦不舒展,放不开,教师自然会受到影响,那么这种交往的状态,将勉勉强强维持下去,不会有好的效果。

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课堂精彩起来?

首先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合。教师需要努力让学生喜欢自己,尽快让自己的语速、语调、表情等等都适应学生,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亲和,和愿意与他们交往的欲望。总之,教师作为成熟的人,要努力营造适合小孩子的环境和氛围。而不能一心围着教学内容转,不将心思放在学生身上。

其次需要的,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融合。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一个新的内容都需要慢慢感受,慢慢体悟,而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要把握他们学习的节奏,让他们慢慢走近新的学习内容,在操作、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体悟所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真正为学生着想,课堂上宁愿做到少而精透,而不去追求多而粗糙。这样,学生才能整个身心逐渐融入学习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和感悟所学的内容。

最后需要的,是三者之间的融合。这一点,需要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需要教学内容的丰富与精彩,也需要教师的适当让步、适度点拨,还需要学生的全身心投入。而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设计、调控和把握。

这就像一个完整的闭环,需要环环相扣,少了哪一环,课堂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