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日常生活 |
气温降到了十来度,香港的冬天好像一下子就来到了身边。
上班的路上,看见地铁站来来往往的人也都穿上了棉服。有大小款羽绒服,有厚的卫衣,还有各种运动休闲装。
虽然衣服都穿的厚了点,但仍然有上身穿着羽绒服,下面露出长长的大腿的人。与前些日子相比,倒是没有穿短裤的男人了,爱美的,是极少数小姑娘。
孩子们冬天的校服也纷纷亮相。女生仍然有穿着裙子的,当然是厚的毛呢裙。下面配着长长的棉袜,基本能与裙子的下摆接上头,看上去勉强过关。更多的人穿起了长裤,有的学校校服是运动服,有的则是普通西裤,但不管是哪一种校服,不管是哪种样式和颜色,基本上外面都搭配有一件薄的小棉袄,看上去既
分类: 日常生活 |
今年夏天特别热,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少雨,眼看着家门前草坪上的草要变成枯黄色,没得救了。
结果前几天连着下了两场雨。今天看过去,草坪上的草竟然又演绎成了一片绿色。郁郁葱葱,长得有几厘米高了。
果真,它还是要变绿的啊。我暗自惊喜。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草长成夏天的样子。
今天,带女儿去市里能加事业编制考试。天气炎热,中午室外气温达到了38度。小丫头穿着防晒衣,拿着考试用的东西,
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日常生活 |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片断 |
——读《习惯的力量》一书
这是少有的、能吸引我主动阅读的书之一。
书名很鸡汤,以至于我开始并不看好它,打算简单翻翻就往下。没想到里面的内容极其吸引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书的内容。其次,是书的叙述方式。
先说说书的内容。作者先从个体的习惯说起,再到组织机构的习惯,最后涉及到社会的习惯,这样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社会,将习惯这一常见的人类行为刻画得立体而丰满。
在第一部分阐述个体的习惯时,他运用鲜活的事例说明了常见行为“习惯”背后存在的科学原理和认知规律。通过步骤分解和大量的科学实验,让读
标签:
情感 |
分类: 日常生活 |
我平时习惯于用“妈妈”这两个字来称呼母亲。似乎这两个字更能表达出我对她的依赖,和她对我的疼爱。仿佛,这样一喊出来,我就永远是家里那棵长不大的小树苗,而妈妈,永远是那个年轻的做好了饭等我们的人。
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我一两岁时,父亲就去了东北,成为闯关东大军中的一员,直到我四五岁长大成人,父亲才回来。这中间,都是母亲带着我。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在家忙碌,我印象中都是母亲的身影。而母亲,好像也从来没让她的身影离开过我的视线。
在我稍稍长大以后,哥哥姐姐都到了外地上学,唯有二哥和我在家。即便那样,母亲也从来不让我干活,说我太小,干不动活。记得早晨起来推磨,我跟在母亲和二哥后面,经常是抱着磨棍就睡着了,母亲也从来没有责怪过我。她总是能原谅,能理解,也深深地包容着我们。
后来我上了师范,放
分类: 数学课堂 |
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小学各个版本数学教材对运算定律的教学都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在初学运算定律时,是让学生举出几个具体实例,通过计算结果相等推出两个算式相等,从而证明运算定律;在将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去小数和分数时,同样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这样做的问题是,总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仅仅证明了三个算式相等,规律就一定成立吗?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算定律的教学,让学生切实相信呢?我们想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即借助图形说明运算中的规律。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常生活 |
去小区门口值班。我和另外三个人一起,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查看出入行人和车辆的手机扫码结果。我负责出门车辆的查验。
坐在车上的人表现各异。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常生活 |
标签:
专业发展 |
分类: 教育随笔 |
很荣幸,作为实验学校中的一员,我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数学建模实践研究”项目实验,于2021年底开始了对数学建模活动的关注与学习。在为期三个多月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专家指导的价值、自我实践的重要性和团队推进的作用。下面结合自身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第一,要真正去实践。
数学建模活动和常规的数学教学活动有相通之处,但又存在着极大不同。老师们不仅缺乏基本的理性认识,更缺乏基础的实践经验。特别在“如何做”这个问题上,没有现成的套路,需要自己一点点
标签:
数学教学 |
分类: 数学课堂 |
上课如做菜。如果既没有丰盛的食材,又缺乏必要的调料,那么做出的菜一定不会好吃到哪里去。上课也是。如果既没有新颖的设计,又没有透彻的体悟,学生学到的东西也一定是有限的。
就此而言,我们老师的课堂上还需要添加些什么?
依我看来,还需要多一些交流与体验。给二年级孩子上《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在小孩子用自己的图形表示出二分之一后,教师接着就指名到黑板前演示,其他学生都不得不抬头看那唯一的作品。为什么不让小孩子先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呢?他们对分数一无所知,对“二分之一”那样感兴趣,为什么不先互相看看小伙伴表示出的结果呢?直接指人到台前演示,只是让小孩子看到了除自己之外的另一个结果,至于周围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啊。再如,当教师提出:二分之一就只能分月饼吗?还可以分什么?小孩子说:可以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