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件小事看做事的精神

(2021-07-08 22:41: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今天周四,又到了提交市“每周一题”的时间。三年级的老师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出题任务,就等着提交了。哪知中午接到新通知,本周内我们需要完成暑假后一年级的“每周一题”。

换年级了?对,这是我申请的。三年级群里的老师们已经为“每周一题”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她们大多家有二娃,每周还有出题任务,我看她们太累了,想换一批老师来完成这项工作。于是申请趁假期换一个年级出题。没想到今天就来了新的任务。

重新组建队伍,让另一批老师加入。但暑假后一年级的出题任务比较特殊,这些小孩子们还没有上一年级,出什么样的题才不至于太难,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呢?于老师提醒我先看教材,从教材出发把握好难易程度。时间太紧,明天就要交题,来不及让新加入的老师出,我先完成第一期吧。

于是翻看教材,改编出了一道数数与图形大小相结合的题目。出好题,画好图(这对我是个挑战),编写好解析内容,将题目发到群中,让家中有幼儿大班或一年级孩子的老师找孩子试试,看看难度是否适中,顺便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水平。说实话,我对这么小的娃娃认知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实在把握不准。

没想到群里的老师纷纷响应,都在第一时间让自家娃娃做了做,并将孩子做题情况在群中作了总结。结果发现题目改编得还可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多半只会按图形个数比较大小,经过提醒能注意到“形状”与“大小”这几个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你看,通过对若干个孩子的实验,我们知道了题目的难易是否适合孩子,也借机了解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就此明确了出题的方向和原则。并且,一群人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知道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懂得了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的重要性。多么好的一件事!

——身体力行,这是老师们让我感动的原因之一。

题目完成后,按照惯例发到群中让大家发表意见,进一步完善题目的表达等各种因素。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群里的班老师最先呼应,他提到了图片如何处理的问题。为了不让市里的于老师发到公众号时造成图片移位,他想到了各种办法。先修改我做好的图片格式,又发到自己的公众号上试了效果,最后再发到群中让大家提意见。这期间,群里的付老师也积极响应,商讨如何处理图片的问题。

这两位老师是原来三年级组命题人员。班老师是“班长”,负责分配任务、督促完成,修改并提交作业;付老师是最早在市里审稿的老师,她一直负责审稿和最后把关。本以为已经换了一批老师,这些原班人马应该不想再参与了。没想到他们依然这么认真负责,在假期中还能自告奋勇地担当这项任务,而且为了一些细节问题不厌其烦,改了又改。除了这两位老师之外,三年级组二十多位老师一直都把出题当成份内的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都能尽心尽力地出题、修改,直到提不出意见为止。

——自觉担当,这是老师们让我感动的原因之二。

完成市里的每周一题,纯属义务劳动,往大处说,应该算是一项公益活动。将题目发到市小学数学公众号,为全市各个年级小学生提供挑战自我的资源,是家长和孩子们期待的事情。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来说,这是无偿劳动,没有人给他们任何报酬,题目背后也只有个“临沭团队”,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出现过。作为县区教研员,我也没给过他们任何奖励和说法。但是,这些老师依然积极参与,把这项任务当成了自己的事情,而且能精益求精地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好它。

出题,是一件小事。但在做小事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内涵,甚至一个团队的工作精神。

因此,要向他们致敬,向这些一直在背后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