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住饭碗与坚守良知之间抉择
背景1、为了安全这个借口成了教学工作懈怠的借口。
背景2、中国的工作是运动战不是持久战,重庆打黑全国打黑。打黑结束,北京打黄,全国打黄;浙江关注艾滋病,全国关注艾滋病。打黑过后黑社会势力更加猖獗,打黄过后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抓安全是不是也是异曲同工。
我的安全的观点:在这里我不叫安全用生命与健康代替。生命与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了这个其它什么都是扯蛋。生命与健康它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益于社会、家庭的教育与保护,依赖于学生自我的防护、保护意识,侧重于我们教育者的尽职尽责。它应该是一种常态就如我们的备课下课批改作业一样每节课中的基本内容,而不是喊出来的。
一、谈安全色变价值观内化为——书教好教坏无所谓,今年差了还有明年,至少不会丢饭碗。若把安全抓不好,学生了出了事,那可就是降工资、丢饭碗的事。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老师们作何选择不言而喻。
二、坚守教育良知后所遭遇的尴尬
1、问题学生的教育付出心血后并不能如愿。
2、教育改革需要勇气,不被理解。成功还不错,失败就会名誉扫地。
3、现行中国的优秀教师的优秀事迹的辉煌大厦建立在三率之上,其它免谈。
三、我的思考
1、我们应具备什么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怎样落实素质教育?怎样让公平正义不再沉沦?
素质教育是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怎样才能成为真教育?如何真正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变成今天的教育行为?当我们个人纯真遭遇社会污浊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面对权势,我们如何保持教育的气节?面对统治者,我们怎样争取自己的权利让公平正义昂起头来?面对弱者,我们如果表达教育关怀?如何让教育过程充满本来就应该有的温馨的人情味?当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体制的时候,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少受一些伤害,多一些童年的欢乐与浪漫,而不要成为“应试教育”助纣为虐的帮凶?当教育充满虚伪和虚假的时候,我们如何给学生一双清澈而睿智的眼睛和一颗纯真而坚韧的童心?……
2、国民的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怎么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日常行为习惯和新加坡的提示语
3、谁都想做大事可又有多少人做成了呢
天下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之难事必做于易。把小事做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成了大事了。美国太空3号失事,车祸、死亡。
4、爱国是遥不可及的吗
汉奸、著名的七日战争、崇洋媚外
5、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饭碗、为了自己光宗耀祖、自私自利与祖国无关(国家凭啥培养你)
6、怎样对待这个职业
我们所作所为对得起纳税人吗?具备了相适应的素质了吗?
7、教育的途径何为重
家庭、社会、学校谁为重,我们现在是不是在闭门造车。
我知道我们不圣人,是社会人,难免会被社会同化。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只是梦想,躲进小楼成一统,那管春夏与秋冬的消极处世哲学不是鲁讯的本意。
虽然我在教导处呆了近六年,可以这样说:“我没有尽力”,那是因为我这一滴水在学校管理这一大水潭里溅不起浪花,我这一阵风摇动不了你们这些参天大树。但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对我所任教的学生来说是尽心尽力的,因为可能我的一次宽容能使某一个人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恩,也可能因为我不经意的伤害会给他们埋下仇恨的种子,所以我特别小心和在意。
教育,这个特殊的职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许多必须放弃的,而坚守一些必须坚守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坚守教育的良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