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当好校长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此言不谬。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当好校长,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管理者,已成为目前广大校长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人不揣冒昧,略抒浅见。
首先,要当好“班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话强调了校长作为一个思想者的重要性。学校的远景规划、发展速度无一不受校长思想水平的制约,站得高则看得远,只有具备了高屋建瓴的认识水平,才有可能提出宏伟远大的发展构想。有了科学的构想和规划,还需要领导班子与广大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付诸切实的行动。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学校的工作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是不可能的。作为班长,要抓好大事,搞好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解决改善办学条件所需要的资金,搞好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协调好与业务、行政校长这两个左膀右臂的关系,既要知人善任,又不能越俎代庖,对班子成员的各项工作既做到各有侧重,又能全面了解,使整个班子分工不分家,互相沟通,互相协调,做到心中明确大目标,分工实施有重点。
其次,要德法兼治。坚持德法兼治的原则,是营造学校良好大氛围的基础。无德治,就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没有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就不可能使全体成员形成合力,各项工作就会一盘散沙。无法治,则不会有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各项工作就失去了顺利实施完成的有力保障。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首先要求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有浩然正气,一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备了这些,就具备了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当然,还要有科学严谨、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诸如学校的教师考勤、办公备课、一日常规、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等,不但要建立健全,更要适时、适度地施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全体人员心中有法律、言行有准则、工作有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竞争机制,严格操作程序,确保考评质量。
第三,要做好“首席教师”。校长首先是一个合格出色的好教师、学科带头人。我们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作为校长仅仅适应形势是不够的,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而且要勇于站在改革的前沿。常言道“外行不能领导内行”,这话有很深刻的道理。
在新形势下,一个校长要力戒不懂装懂、瞎指挥,至少要精通一门课程,从内容到教法都要深入钻研,力求成为行家里手,有能力做首席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抓住教育质量就抓住了学校的生命线。校长要注意抓好几个环节:一是抓好各科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落实,特别是音、体、美,要落实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二是抓备课,做到具体要求明确、教学方法合理、熟悉了解学生、练习内容科学。三是抓好上课,要求做到目标明确、纲目清楚、精讲多练、板书规范、语言清晰、梯度适宜、密度合理、效果明显。切实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原则。四是抓好作业批改和差生辅导。做到“一精、二活、三导向”,懂得“因材施教”并且能够恰当准确地运用。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评估。会运用新的评价标准评价教师和学生。
第四,要树立并倡导“生本思想”。上海建平中学有一条标语:“一个中字就是手挽手,一个国字就是抱成一团,一个人字就是顶天立地地站起来。我是一个自豪的中国人。”新形势下,作为校长,是否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看其治学理念中能否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不是无生命的零部件,可以任意摆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活生生的人。他们就像种子,有自己生命发展的规律,他们需要大地、阳光、雨露、空气相契相宜的成长过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该是每一个校长放在首位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