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述职报告”

(2023-07-09 12:17:03)

明天要开教代会了,述职是一个要有的形式,这两天梳理了一下,写了这么一个“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2008年即将过去,本人到二甲中学上班也已整整四个月,在这一百二十多天里,我和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务实工作、开拓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此,我就本学期的工作向各位代表汇报,请予评议。

一、明确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升格创特整体目标

1、提出了二甲中学“行为文化建设” 的总体思路

2、校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问题的进一步厘清

3、“效益优先、质量第一”考核体制基本框架的构建

4、进一步规范了值勤报告制度

5、“青年沙龙”网上交流平台——“教育行者”博客圈运行

6、原省委副书记、江苏省文联主席顾浩、江苏省作协党组副书记范小菁来校指导“书香校园”建设工作

二、以教师成长为目标,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教师是学校之本,是学校成败兴衰的关键,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

1.通过“构建有效课堂,推进有效教学”大型教学研讨月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2.“为责任而读书”的读书月活动,给每位领导发了一本学校管理学,并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共同树立用学校管理规范管理学校的思想

3.邀请多位特级教师、教育专家进校园进行帮教帮学

4.组织部分教学线领导和教师赴白蒲中学考察学习,并在本校推进反思改革

5.通州市高三生物复习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6.南通市高中化学优课评比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

7.组织初中部教师赴杨思中学参观学习

8.成功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

三、以教学工作为第一要务,很抓过程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才能使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信任。也只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使我们教师辛勤的劳动得到回报,赢得尊重,确立二甲中学在通东地区应有的地位。

1.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来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益,亲自上示范课,亲自给高三学生讲中外名著

2.在“有效教学活动月”后,亲自检查教师听课笔记

3.规范对教师晨读课、晚自修下班的管理

4.加强教学线工作的督促和管理

四、以活动为抓手,积极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我的班旗我设计”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展

2.举行2008年秋季田径运动会

3.“心智家园”恢复运行,成功创建南通市二星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4.组织部分学生代表参观“忠孝文化园”

五、以和谐为指引,以稳定为基础,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从人的需要出发管理学校工作,是学校稳定和谐的前提,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全新的工作环境,我在明晰了“人文关怀,文化立校,和谐兴教”的管理思想的前提下,力求从人的需要出发管理学校。

1.学校“人文”框架下的后勤服务和基本设施改造使师生生活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教工就餐、校园厕所改造、车棚扩建、校园亮化工程

2.以开放的心态与前任领导,现有班子成员团结合作,共谋发展

3.教师节、重阳节老教师慰问活动

4.两度赴上海看望身患的离退休教师

5.组织开展“和谐” 杯教职工排球比赛

6.通过家长会、联谊活动、走访活动不遗余力做好与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的联络沟通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勤奋廉洁,律己律人

1.以人为本,校务公开,坚持做到重大事件集体讨论,民主决策,顺利召开了七届三次教代会,确定了明年以及今后几年的学校发展目标

2.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用车、用餐、采购制度

3.规范各项公务活动,即使一两万的采办或维修也严格按相关程序公开招投标或履行呈报审批手续,上下班原则上不用公车

4.坚持做到与学生教工同起身,同放学

5.组织制订和完善了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6.出版了两本编著,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了两篇论文

各位代表,四个月来,尽管本人一直努力地工作着,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存在问题也是很多的,比如,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期待与实际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效教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的理念还有待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对年轻同志具体的传帮带工作做得还不够。在此恳请各位代表及全体教职工对我的工作多批评,对学校工作多提建议,谢谢。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