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联系——哲学老师之五
(2023-06-30 16:09:48)五、普遍联系
第五节课,全到。
第六节课,还是全到。
第七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我没有先讲原理,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两行字。
社会
网
这是当时最最著名的一首诗,我还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了,没有想到居然会用在我的哲学教学中。
事实上,诗人也是哲人,真要是离开了哲理,诗歌也许就会变成一堆美丽的垃圾。
“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
提问时,我忽然发现了两张陌生的面孔,内心一阵窃喜。
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谁能解释一下?”
“这首诗的意思是社会就像一张网。”
声音是从墙角里传出来的,不大,但语气很肯定。
“是的!”我接着说:
“不过,不是一张,而应该是好多张。
宇宙是一张网,自然界是一张网,社会是一张网,学校是一张网,家庭是一张网,就连构成社会的细胞的每一个人,自己体内也有消化网、呼吸网、神经网、血液循环网……”
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许多相互交错、相互叠加的网。然后说:
“如果我们运用这一原理来联系我们的实际,我们就会发现,许多过去我们认为很深奥的道理,就会变得浅显易懂。”
我顿了顿,接着说:
“比如人们常说,命运的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半到底怎么理解,似乎很玄。可我们通过学习这堂课的内容,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假如我们是网上的某一个点,当我们成为生活的强者时,网络上的其它点就会随我而动,我们就可以驾驭我们所在的网络,我们就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相反,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强者,那么我们就只能被网络牵着,被其它的点所牵制着,就只能做命运的奴隶。”
“再比如,有一个熟悉的问答:‘一滴水怎么才不会干涸?’‘将它放入大海。’在没有学习哲学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将这一问答视为经典,但如果将它与物质不灭定律相联系,我们就不难发现,一滴水其实永远也不会干涸!”
学生们一边听,一边开始做笔记。
这时,我发现有几名学生对我的最后一句话有些不理解,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有个别不理解的,我们可以下课再单独沟通。不过,我认为,同样是一滴水,如果把它放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作为一滴水,最最关键的是怎么发挥好一滴水的作用,而不是成日里琢磨自己的形态,琢磨自己的位置,琢磨怎样才能够不干涸的途径。如果真是这样,那才是一滴水最大的悲哀!”
看着大家认真的样子,我接着说:
“哲学其实并不神秘,就像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只要你下功夫,就肯定能学好。常言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有的大学把《哲学》课定为选修课,有的甚至不开这门课,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你们虽然也是选修,但我希望你们都能学好,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同学们的回答是那样有力,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现在想起来,Same觉得自己当初太有勇气了。而当初的学生们,也给他留足了面子。
简单地说吧,如果现在讲“社会”这首诗,就会有很多同学站出来说“不仅仅是网”,比如这首诗也可以写成这样:
社会
卡
是的,“社会”其实就是一个个“关卡”,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和各种各样的关卡作斗争,过了这个卡,你就成功了。而过不了,就只有失败!
还有,有许多关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为设置的。所以人的拼搏和奋斗,并不是竭尽全力、坚持到底、永不绝望再加上多才多艺就一定能够成功。有些关卡根本就无法逾越。
相反,正是因为有些关卡是人为设置的,过去过不去还有许多卡外因素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倒不像“龙门”,人也不必非要像鲤鱼,完全要靠真本领。
再者,如果卡单作名词,那么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有出生卡、身份卡、学习卡、上网卡、就餐卡、电话卡、工资卡、公务卡、购物卡、优惠卡、存车卡、乘车卡、缴费卡、医疗卡……
因为每个卡又必须有一个密码,所以这首诗也可以写成这样:
社会
码
中国成语中有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说的是一位郑人上街去买履(鞋子),到了鞋店,才发现他把鞋子的尺码忘在家里了。于是有人建议他用自己的脚试一试,可是他坚持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虽然,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可仔细一想,当今时代,几乎也是“无码不在”了。
简单说吧,大到一个家、一个单位、一所学校、一家医院、一座工厂,它们分别坐落在什么地方?
当然是某某市某某县区某某街道某某号!
小到一个人,出生日期、入园入学时间、入团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结婚离婚时间、离退休时间、死亡时间等等,也是和一串串数字密不可分!
所以,这个社会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
网卡码!
Same觉得,当初自己做哲学老师真是太有必要啦!
当然,顺着这样的思路,关于社会还有好多、好多解释……
不信?
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