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子龙的“红楼梦”

(2020-09-29 11:40:24)
分类: 红楼寓意

陈子龙的“红楼梦” 

红楼寓意之特别篇

 

 

“红楼梦”三个这字为什么会成为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主要书名,一直是备受关注。结论也是各种各样,有人说是根据白居易的“红楼富家女”之句演化而来,意为富家的兴衰梦;也有人认为源于唐代诗人的“惊破红楼梦里心”,这一派倒是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更有人主张是源于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陈子龙的“始知昨夜红楼梦”。由于陈子龙的抗清志士的特殊身份,索隐派更是把陈子龙的“红楼梦”当做反清复明的一面旗帜。下面是我从网上摘下的一段有代表性的文字。

另外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皇帝姓朱,而朱又是指红色,所以《红楼梦》这个书名的意思非常深,“红楼”自然指的“朱明王朝”,而“红楼梦”三个字是指“朱明王朝的旧梦”!有位叫陈子龙的抗清志士写过这样的诗句: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原来这应该就是《红楼梦》书名的真正来历,居然与“明亡清兴”的历史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陈子龙为明朝著名诗人,崇祯初年年仅二十多岁时就成为“几社六子”。清军攻陷江南后,他更是参加了多个抗清组织,在被清兵逮捕后,坚贞不屈,最后在押解途中跳水而死。陈子龙的爱国气节堪称国民楷模,就连他的敌人,清乾隆皇帝都为其墓题辞。因此,选择陈子龙的诗作为“红楼梦”命名的源头,实在是高度符合索隐派的主张。

然而,仔细分析陈子龙这首“红楼梦”诗,就会发现,陈子龙诗中的“红楼梦”与朱明王朝旧梦半点关系。下面就请大家随着笔者走进陈子龙的“红楼梦”。

陈子龙的“红楼梦”见于陈子龙的《春日早起 二首》(见陈子龙诗集《平露堂集》)。此诗作于崇祯八年,时年陈子龙二十七岁。

春日早起 二首 27岁】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其一)

柳叶初齐暗碧池,樱桃花落晓风吹。好乘春露迷红粉,及见娇莺未语时。 (其二)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首诗的含义,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其创作背景。崇祯二年,年仅二十二岁的陈子龙参加了当时有名的文社组织几社,并凭借其才华被称为几社六子之一。崇祯三年和崇祯七年,满怀一腔热血的陈子龙两次参加会试,均因几社的政治背景而落第。心灰意冷的陈子龙回到松江,闭门谢客,想以“专心作学问”来排解内心的郁闷。也就在这时,陈子龙结识了流落到松江的游妓杨影怜,也就是后来的秦淮名妓柳如是。两人深深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很快便双双坠入爱河,并在松江南园(一说南楼)开始了一段浪温的生活。只可惜陈子龙的原配打上南园,拆散了一对鸳鸯。据《柳如是别传》的作者陈恪寅分析,陈子龙的《春日早起》就应该是对这段生活的追忆。

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还没踏进仕途一步,他的红楼梦,怎么可能与皇帝的朱楼有任何的联系呢?况且,崇祯八年仅仅是崇祯执政的中期(崇祯执政十七年),哪会有什么“王朝旧梦”,更不会有什么反清复明。陈子龙心中的红楼绝不是什么富宅或者“朱楼”,和无数的文人们一样,红楼永远是他们排解苦闷,寻求精神慰藉的最佳场所。

除了《春日早起 二首》,陈子龙还有一首《浣溪沙 五更》:

浣溪沙 五更

 陈子龙

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角声初到小红楼

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淡帘钩。陡然旧恨上心头。

无独有偶,与陈子龙情投意合的柳如是同样有一首《浣溪沙·五更》:

金猊春守帘儿暗,一点旧魂飞不起,几分影梦难飘断。醒时恼见小红楼,朦胧更怕青青岸,薇风涨满花阶院。

两首词中可以感受到这对恋人对那段生活的留恋。值得注意的是,两人词中不约而同地提到“小红楼”二字,虽说松江现在有个叫“小红楼”的地方,但与陈柳二人诗的关系却无法证明。笔者倒更倾向“小红楼”三个字取意于“杨州十里小红楼”之句。文人雅士与妓女在“小红楼”这样的娱乐场所相处,在古代文人非常普遍,唐代有元慎与薛涛,宋代有苏东坡与朝云,在清代,即便是后来变节的候朝中,不也是与李香君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吗?

年少时风花雪月,并不妨碍陈子龙后来成为民族英雄,我也十分敬佩陈子龙在国家危亡时体现出的气节,在松江我也谒拜了陈子龙墓。然而,陈子龙的“红楼梦”却是他生活的另一面,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青年因报国无门而在风月场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一个真实写照。

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的“红楼梦”,但又各不相同。唐代诗人蔡京笔下的“红楼梦”专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剧结局,陈子龙的“红楼梦”道出他与柳如是之间的甜与苦。而《红楼梦》作者的“红楼梦”呢,即不会是照搬蔡京也不会复刻陈子龙。《红楼梦》作者的“红楼梦”一定是作者在经历人生巨大打击后所得出的感悟。

如果各位看官对此有兴趣,不妨移步土默热红学,去亲身体验“红楼梦”就“梨园梦”,《红楼梦》就是洪昇的梨园梦的真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