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求知不倦
求知不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41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十二曲的关键词均来自洪昇长生殿之五

(2018-11-01 16:50:00)
分类: 第五回研究

红楼梦十二曲的关键词均来自洪昇长生殿之五

为【聪明累】正名

 

 

以往,人们对【聪明累】的定位基本上是负面的。只要一提起这首曲子,大家就异口同声谴责王熙凤这个管家奶奶“机关算尽”最后自食其果,最后连自已的性命都赔了上去。然而,这又是思维定势在作怪。因为,这并非是【聪明累】的本意,因此,为【聪明累】正名对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梦十二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笔者将通过以下的几个部分来实现这一目的。

“卿卿”是对亲密爱人的称谓

有关【聪明累】的分析,在对待这首曲子的主人凤姐的评价上基本是负面的,即便是不把她当成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也是把她当成封建家族的管家人,为聪明所累而送命,颇有些罪有应得的味道。可事实上,作者在【聪明累】中,对于这个曲子的主人公却是投以深深的同情。当然,这需要文本关键词的强烈支持。我们且先不论凤姐在操持家务中“机关算尽”的各种作为。就看一个词就知道作者对凤姐投以多么深厚的情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对于【聪明累】的首句,人们过多地关注了“机关算尽”和误了性命。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词汇——“卿卿”。在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给出如下的说法:“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但是在《鉴赏》里却没一句对凤姐的赞美之词,更是没有解释作者为什么会对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称之为“卿卿”。在字典里,卿卿是用来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语出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与凤姐这么亲密之人会是谁呢?是贾琏吗?贾琏与凤姐的感情到了这一步吗?可以说,《红楼梦》里并没有把凤姐称之为卿卿”之人。那么这个人又在哪里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还得从词的文学比照中找答案。

除了《世说新语》外,笔者愿意从本系列文章的主题文档洪昇昆曲《长生殿》中呈现另一个“卿卿”的样板:

【玉交枝】才到仙山寻见,与卿卿把衷肠代传。(出钗盒介)钗分一股盒一扇,又提起乞巧盟言。(旦出钗、盒介)妾的钗盒也带在此。(合)同心钿盒今再联,双飞重对钗头燕。漫回思不胜黯然,再相看不禁泪涟。

此语出自《长生殿》的最后一出戏《重圆》,这里的“卿卿”是唐明皇对失而复得的爱妻杨玉环的称呼。唐明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称杨玉环为“卿卿”呢?这背后故事还真是感人。

在中国历史,特别是在文学史上,作为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与她的夫君唐明皇李隆基有着一段非常缠绵的爱情史。被历代的文人奉为爱的楷模。同时也产生了以《长恨歌》和洪昇《长生殿》为代表的诸多文学作品,在中国人民中也产生极大的影响。李杨的爱情故事至所以这样深入人心。除了杨玉环的美貌多才与李隆基的钟情外,还在于在杨玉环马嵬坡意外离去后,一对情侣还坚守着生前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下立下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盟誓。这一情景,起由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洪昇《长生殿》中达到了高潮。熟悉《长恨歌》的朋友都知道,在《长恨歌》的结尾,白居易设计了唐明皇派去的天子使在蓬莱仙山见到成仙的杨玉环,向杨玉环表达了太上皇李隆基对爱妻的思念之情,而杨玉环以一半的爱情信物回送给丈夫,但同时也留下了无法再次相见的绵绵长恨。而洪昇的《长生殿》却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杨玉环与李隆基二人对爱情前盟的坚守感动了上天,由织女娘娘与月主嫦娥牵线,玉皇大帝下旨,实现了两个人在月宫重圆,成为了忉利天上的永世夫妻。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执手倾诉衷肠,对爱妻叫一声“卿卿”,恰如其份地表达了李隆基对爱妻的深情厚意。在《长生殿》中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运用“卿卿”一词来渲染一对情侣的深情爱恋,是再恰当不过了。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再一次看到“卿卿”一词是一个表达高级别爱意的词汇,并不是随随对任何女子都适用的。

当然这一结论也同样适用于《红楼梦》。一个顶级作家的顶级作品中的用词一定是忠实传承中华古典文化的典范。因此,我们无法想像,《红楼梦》作者为把一个被认为“劣迹斑斑”,至少是不喜欢的角色称之为最亲爱的“卿卿”的。这也就是我要为《聪明累》正名的起因。《红楼梦》作者对【聪明累】的主角是饱含深情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呢?土默热红学的观点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借《长生殿》中的关键词来表达《红楼梦》作者对《长生殿》女主角杨玉环的深切关注。当然,我们也不能仅凭曲子中的一个“卿卿”就断定【聪明累】就一定是在表达对杨玉环的关注程度有多深,但下面还会从不同侧面来验证这一观点。

“冰山”与“雌凤”唇齿相依

为此,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宝玉在听到十二曲之前还看到些什么了。那就是一本册子,有着金陵十二钗前世今生的所谓判词,与【聪明累】对应的就是下面的凤姐判词。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这幅画: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实际上是画了两样东西:“一片冰山”和“一只雌凤”。一片和一只均为数词,那这幅画的关键点就只剩下了“冰山”和“雌凤”两个要素了。“冰山”与“雌凤”如此地接近,二者之间就必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唇齿相依四个字应该是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然而,过去(包括笔者)却对此没有高度重视。笔者今天的思路就是从词的本源来重新考察“冰山”与“雌凤”之间的密切联系

首先看冰山,如果从词的本意看,冰山就是自然界中由冰形成的山,多存在于极地及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如我国的西藏地区。不过冰山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它代表着唐代一个著名的典故:

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依冰山》一节:

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也,方学有文名,志气高大,未尝干谒权贵。或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谓右相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稍后的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也有相同的表述。

红学界一致认可《红楼梦》中的“冰山”乃是用唐代的“冰山”之典。此典源于开元天宝年代,因此,此典也可代指杨国忠。但是杨国忠又与凤姐有什么关系呢?因此,人们在分析冰山之典时,普遍抛弃了源头的人物杨国忠,而退尔求其寓意,权力不能持久之意。但无论如何,漏掉典故中的核心人物总是多多少少留下一些缺憾。如果后面的雌凤要是与杨国忠有着直接的联系,那就完美了。注意,是要直接的联系,而不是拐了八道弯的联系,那种索隐是没有说服力的。

“雌凤”与杨国忠真的有直接的联系吗?我们通过对“雌凤”的直接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两个字拆分开来,雌意为雌雄的雌,用来区别动物的性别;凤,当指传说中的一种灵鸟:凤凰。这样,雌凤两个字的注角就是雌性的凤凰。为什么要用雌凤这样别扭的语句呢?这还要从凤凰的原本意义说起。

凤凰这种鸟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却是传说中的灵异之鸟,百鸟之王,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式动物。人们常常把很多吉祥的词语加到凤凰身上,如百鸟朝凤等,在最初的定义中凤为雄凰为雌。人们往往也是把最尊贵的男女称为凤和凰。其中最主要就是用于皇家。唐代皇宫就有命名“凤仪宫”的,《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第一巡幸处命名“有凤来仪”。随着时代的变迁,凤凰往往变得趋向于女性化,而男权的图腾也变成了更能展示阳刚之气的龙。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凤呈祥,而由于封建专制的存在,龙凤的形象基本上被皇家垄断,尤其是在清代的皇家仪仗中对龙和凤的形象使用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仪仗队伍中的曲柄伞皇帝为九龙图案,皇后为九凤图案,贵妃用七凤图案。在车乘上凤更是成为了皇后的独享专利,连贵妃都不能染指。据清代《清史稿》和《国朝宫史》等权威史料记载,皇后的车驾叫凤,车上绘凤图案,而贵妃以下的妃子的车驾只叫做翟舆,(即野鸡),车上绘有野鸡图案。由此可见,在清代,已经完成以凤代表高贵女性的转换。这时再提凤字,就基本上是指女性,尤其是后妃。

一只雌凤站在一片冰山上。杨国忠的肩上担着一个皇后(贵妃)。这下有关系了,杨国忠的妹妹杨玉环杨贵妃。她算不算“一只雌凤”,虽说身为贵妃,杨玉环在皇宫实际上行皇后之职,正所谓“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杨国忠身上站着她的妹妹杨玉环,合不合理?除了杨贵妃,有哪个皇后有资格站在一人之下的堂堂右相杨国忠的肩上呢?杨国忠依靠杨玉环坐上的丞相宝座,而马嵬兵变,杨玉环又因为杨国忠的牵连而殒命荒野。

至此,我们才看清了,与“冰山”杨国忠相匹配的的“雌凤”正是她的妹妹,大唐贵妃(实际上的皇后)杨玉环。“冰山”代指杨国忠,“雌凤”代指皇后,这都是最直接的解释,而把靠在杨国忠身上的这位皇后(贵妃)定位于他的妹妹杨玉环是再合理不过了的。这就是判词画本身所蕴含的最直接的答案,这一结论和我们对十二曲(包括判词)研究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聪明累】中频现杨妃之死专有词汇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如果从凤姐角度来说,这段话主要是对凤姐死状的描述。在以往的分析里,人们更加看重的除这里表现的人死灯灭的意向之外,封建家族的“大厦倾”定为凤姐之死的直接原因。更超前者会把这个“大厦”定为封建大厦或明朝大厦。当然也就会产生出无尽的发挥。然而,人们却很早注意到这段话里的特殊修辞方法和关键词的来源。

这段话里第一句都运用了一个迭用形容词:意悬悬,荡悠悠,忽喇喇和昏惨惨。虽说这种修辞方法古来就有,但真正流行起来是在元代的杂曲,并且在明清的昆曲传奇中得以延续。可以说是元明清时期戏曲作家比较喜欢的一种修辞方法。笔者通过对元明清的主要戏曲作品比较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是最喜欢这种修辞方法的就是清代大戏剧家洪昇。在其它戏剧作家的作品里,不时也会有这样的例子,但多句连续使用的并不多见,如果连用个三四次就已经是多的了。而在洪昇的《长生殿》中连用七个八迭用形容词的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在《觅魂》一出戏中更是十二词连用,堪称文学史上的奇观:

(贴)马嵬坡下既已碎玉揉香,还讨甚情来?(末)娘娘,休屈了人也。想当日乱纷纷乘舆值播迁,翻滚滚羽林生闹喧,恶狠狠兵骄将又专,焰腾腾威行虐肆煽,闹炒炒不由天子宣,昏惨惨结成妃后冤。扑剌剌生分开交颈鸳,格支支轻挦扯并蒂莲,致使得娇怯怯游魂逐杜鹃。空落得哭哀哀悲啼咽楚猿,恨茫茫高和太华连,泪漫漫平将沧海填。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聪明累】及至十二曲中频繁运用迭用形容词的修辞方式与洪昇《长生殿》高度吻合。

当然了,光是修辞方法的吻合还不够,下面还要告诉大家,【聪明累】中所使用的这些迭用形容词的词源多数来自洪昇《长生殿》。

先看荡悠悠一词:虽然我们现在人们都知道“纤绳荡悠悠”的歌词,可在词典上“荡悠悠”之句可是连专门词条都没的。偶尔可以看到几个“荡荡悠悠”的句子。就是这样的一个词,却在红楼梦十二曲反复运用,如【恨无常】和【喜冤家】里。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另外一部“荡悠悠”一词大行其道的作品就是洪昇的《长生殿》,荡悠悠一词简直就成了死后杨玉环之魂游走的专有词汇:

荡悠悠一缕断魂,痛察察一条白练香喉锁。(《冥追》)

(背介)今后啊,随风去,信路行。荡荡悠悠,日隐宵征。(《情悔》)

如果你认为一个“荡悠悠”还不足以说明【聪明累】中所说的凤姐之死的描写就是在刻意复制杨玉环之魂的状态的话。那么我们就看看在《长生殿》中又是如何深入描述杨玉环之死的。

《觅魂》  昏惨惨结成妃后冤扑剌剌生分开交颈鸳

【聪明累】: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两部作品在前后两句中几乎是运用的相同的迭句。昏惨惨就不用说了,完全一致。而这个“怱喇喇”与“扑剌剌”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虽然“喇”和“剌”为不同的字,但音却是一致的,都为“拉”。“喇喇”与“剌剌”在词典上的词义也是相同的都是形容风声的一个“象声词”。在百度百科的例句中,把“喇喇”和“剌剌”均与风字联在一起,如汤显祖《牡丹亭·御淮》:“风喇喇,阵旗飘。”李商隐《送李千牛李将军越阙五十韵》:“去程风剌剌,别夜漏丁丁。因此,《红楼梦》中的这两句与《长生殿》中的两句有着明显的承上启下的关系。本来喜欢连续运用迭句的作家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如此密切的关联性,恐怕是难以用巧合解释,就是想抄袭也不会这样的无缝对接,结论只是一个,同一作家所为。同样描述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两段句子说得是同一个人的事,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站在“冰山”肩上的大唐贵妃杨玉环。当然也不排除这些句子中的“大厦倾”和“灯将灭”之句有暗喻家族败落的一语双关之意。但我们要肯定的是这些句子的源头在《长生殿》中是用来描述杨玉环之死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聪明累】和红楼梦十二曲中其它的曲子一样,是作者洪昇在刻意表达他的《长生殿》情结。在我的红楼梦十二曲的研究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要再一次向《红楼梦》文学解析的旗手土默热老师致敬,因为是他给我们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